2)第272章 缘,妙不可言啊!_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实际上也高不到哪儿去。

  尤其是去工厂或者事业单位的话,研究生去的时候比其他同期本科生晚了至少三年,等于少了三年工龄,这可都是实打实的损失。

  然后,研究生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跟本科生的差别也并不大,不至于大到离谱。

  倒是一些重点高校之类的地方,对研究生的需求比较高。

  可问题在于,此时高校老师的工资其实不高,要不然也不会出现研究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一说。

  当然了,总起来说,研究生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非常受人尊敬,中长期来看更吃香。

  可问题是,三年研究生需要的花费很高,普通家庭本就很难承担。

  对于此时的普通人家来说,上学时间是越短越好。

  因此,此时能考验的学生,很少有家庭情况差的。

  可八十年代初,有几个家庭条件好的人家,而且还全力支持子女考验,并且能考上的?

  凤毛麟角啊!

  当然,其他问题都是小问题。

  说白了,此时考研的学生之所以少,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此时的研究生考试特别难考,比高考都难。

  这时期能考上研究生的,都是真正的学习尖子,也都是真正天赋异禀的天才。

  不是天才学生的,此时趁早就别去想什么研究生了,因为那太难了,而且根本走不了后门。

  考研走后门的风气,其实还得到九十年代之后才逐步出现,但在八十年代初,真心还没开始。

  因为在八十年代初,那些高校中可以自主招募研究生的普通学阀,此时还大都没成气候。

  历史上,国内是在1981年的时候,才正式开始学位制,分所谓学士、硕士、博士。

  而国内第一批自己培养的博士,也就是所谓的十八博士,还是1983年五月份才出现的。

  换言之,此时国内还没有自己高校培养出来的博士,只有进口博士。

  这些进口博士呢,其实道德水平普遍较高,他们对学生的衡量标准,首先是才华水平,其次是道德水平,两者缺一不可。

  高校数量少,门槛又特别高,考研自然难,也自然变的不划算。

  也就是说,研究生此时是相当稀缺且金贵的资源,虽然不看出身,也不看钱,但能考上研究生的,寥寥无几。

  正因为考验的标准太高,所以九成九的大学生,都不会考虑读研,那根本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此时真正能读研的,敢读研的,要么就是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无知之辈,要么就是真的天才。

  很显然,这位项东方女士,绝对不是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而是真正的天才。

  也是,不是天才,人家也不会推荐给曹志强。

  因为这个项东方,严格来说是北师大的一个女助教推荐给曹志强的,而那个女助教呢,本身是高干子弟,还是郝淑雯的朋友,也参加过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