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七五章 “参考和学习”_舰娘:从深蓝到星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米格17原版最大航程2000公里,而仿制出来歼5只有1500。

  在这样的全面学习中,自己的水平提升了之后,就可以在没有支持的情况下半主动的仿制,然后现有型号基础上进行改进了。

  歼7的时候,国内虽然获取了生产许可证以及生产图纸,但是当时与苏联关系走到尽头,大部分仿制工作都是独立完成的。

  最终,相关研发机构完全吃透了歼7这型飞机,并且做出了各种各样的改进方案,形成了大量的新技术和工艺数据。

  同样的情况还有歼16,她可以说是完全吃透了苏27之后,最终形成的终极版典藏版的苏27。

  在半主动仿制和主动升级改进中,积累了足够的设计能力之后,我们就进入了更高级的学习阶段。

  到了这个时候,别人的设计和现有产品,只是我的“设计参考”了。

  例如黑鹰这飞机不错,基本符合这种通用直升机的最佳设计,那我自己也造一个吧。

  我参考了它的很多设计,甚至是我造的东西,看上去也跟它神似,但是内部完全是不同的东西。

  并且原版是多年前的产品,我重新设计的那肯定要用最新的技术,只能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再有AK176舰炮,我觉得这种尺寸和性能,是非常适合的护卫舰舰炮,那我也搞一个吧。

  我参考了它的结构,也达到了类似的效果,但是实现的方式不尽相同,软件系统更是全新的。

  苏27这种飞机的气动外形,真的非常优秀,我也参考它来设计我的飞机,可以节省非常多的时间,为什么不学习呢?

  到了这个阶段之后,就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就是我们自己做研发设计的时候,预先做了几十、几百种预案,但是不确定哪种最合适,可能要实际生产验证才知道结果。

  如果我们自己把所有方案都做出实物来验证,那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研发经费。

  但是这时候我发现,你已经搞出来了,而且用着效果还很不错,我一看,嚯,跟我的第128号方案高度类似。

  那好,那我就按照这个方案走了,做出来之后,的确也达到了类似的效果。

  技术积累到这种程度的时候,我的工业和设计基础都已经完善起来了。

  很多设计上的东西,就只剩下一层窗户纸了,基本上就一捅就破。

  到了这个时候,作为后发者,放在现成的参考不用,非要自己琢磨,非得把别人趟过的路再走一遍,那是在浪费生命。

  许星辰当然不会那么做,自己虽然还没有直20,但是拿到了海鹰,那我就不客气的参考的。

  逆向工程完成之后,许星辰不会直接生产出来用的,还是要让远望姐大规模升级改造一下,才能批量化生产出来。

  现在许星辰掌控的区域规模达到了整个中央群岛,自动研发的科研槽效率非常高,这种飞机只需要一天就能完成逆向工程。

  许星辰看着那个二十多个小时的倒计时,下意识的有点期待美系的现代指挥官出现了。

  如果对方没有自己的组织,跟大阪太二一样只是个独立指挥官,那么自己就有机会把他招募过来。

  然后,就有机会从他那里,搞到F14战斗机了。

  不过这种事情暂时只能想想,大阪太二这种情况估计不会重现了。

  许星辰轻轻摇了摇头,安排杭州派人去找斋藤博文,自己得跟这个家伙聊聊了。

  作为大本营的高层,对于大本营和长弓群岛的情况,肯定是了如指掌的。

  通过斋藤博文,自己可以能彻底弄清楚,长弓群岛的内部局势。

  然后就能最终确定下来,要怎么处理长弓群岛了。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