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四章 睛天霹雳_荒村往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保长甲元带着乡里派来的三五个兵勇在村子里催收赋税。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种类繁多,数不胜数,有田赋捐、自卫队经费税、牲畜捐、随赋加征留粮税、店铺捐、学谷捐、契纸捐、屠宰捐、庙捐、验契附加、契税、营业税、商业牌照税、特种营业执照税、人力捐、盐税、当税、地丁附加、印花税、牲畜税、屠宰税等等。

  各种苛税巧立名目,令人啼笑皆非,比如广东省就有“粪尿捐”、“新婚捐”,还有针对猪征收的杂捐:母猪产仔时征收猪苗捐,养大后有肉猪捐,从其他县城运来的猪还要交生猪捐,可谓从猪一出生到最后的猪肉都免不了捐。

  四川杨森在主持政务时,连农民进城挑粪也要抽税,西南联大刘师亮特作一对联:“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有屁无捐”。

  民国十九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布一次性废除的苛捐杂税就达7000余种。

  且说甲元带着兵勇,手敲铜锣,喧哗过市。一群小孩子跟在后面起哄玩闹。

  “各位乡亲,自古以来,纳税捐粮,天经地义,上至商周,下至民国,法律万众,无有例外,外充征赋,以奉君亲,攘外安内,民之所向,众皆缴纳,兴国安邦,时近年关,三日为限,如有违抗,依法治罪……”甲元踏着积雪,仍在卖力吆喝,堪称敬业。

  三水县这次统一征收的五种苛税分别是契税、人力捐、地丁附加、印花税、牲畜税五种,有的按人口纳税,有的按地亩、牲口数量纳税,摊算下来,西山村平均一户应缴纳的税赋在三至五块大洋。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约相当于现在的四百元人民币。对于一般的穷苦人家,三块大洋已经属于天价税赋,生活尚不能自饱,额外纳这么多税,村里一片抱怨之声。

  众乡亲都驻足侧耳细听,皆愤愤不平,不过都是敢怒不敢言,人面前只推说宽限些时日,并不敢说拒缴之词,恐人告发而遭到迫害。

  又一通锣响之后,“一众乡民,速速筹集钱响,按时缴纳,超过时限,将处罚金,众人不得对抗政府,如有违抗,这就是下场”。两名兵勇拖过被打的奄奄一息的吴老汉,吴老汉瘫坐地上,头破血流……

  吴老汉仅仅抱怨了一句,就成了如今这番模样,众人见状,面面相觑。

  看来这年又没法过了……

  王德孝愁眉苦脸的坐在长凳上,破庙里平时尚且阴冷,这寒冬雪天更是四处漏风,一家人蜷缩在一起瑟瑟发抖。

  长军的工钱刘喜奎这月涨到了三块大洋。所欠刘喜奎的骡子赔偿款已经许诺不用再还了,长军自然心照不宣,知道掌柜的用意,便欣然接受。工钱刚领到手,长军就兴致勃勃地赶回破庙,将三块大洋递到父亲王德孝手上。

  王德孝第一次収到儿子的工钱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