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7章 挖空大明_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天之后,郑毅带着朱功亮的团队赶到胶州。

  这里就是后世的大港青岛,只不过如今还是个小渔村而已。

  郑毅指着这片海湾,提出要在这里打造一个最新式的港口,未来这里也将会是货物登岸的主通道。

  从这里辐射整个北方地区,与大连府同为帝国在北方的双子星,朱功亮表示完全没问题。

  相比较与跨海通道,建一座港口对他来说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他最多两年就能建好。

  郑毅点了点头,转悠了一圈崂山,将胶州的分基地放在崂山脚下,会大力促进这片区域的发展。

  然后郑毅带着政务院的人走遍了整座半岛,为每一个府、每一个县都规划了发展方向。

  种植业为主的、港口贸易为主的、工业生产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为主的。

  半岛上设了六座分基地,涵盖齐鲁登莱青胶等地,算是完成半岛的布局。

  有分基地和辽东的大力支持,这座半岛将会在极快的速度恢复生产、重新繁荣。

  之后郑毅又前往淮北,规划了海州和连云两个大港,以及淮北的盐业基地。

  同时在洪泽湖北岸设置了清河城贸易基地,在骆马湖设置了宿州城贸易基地,以及微山湖设置兰陵贸易基地。

  这三大贸易基地和北方的东昌基地、德州基地、东平基地、济宁基地连成一线,控制大运河商贸节点。

  通过这些商贸基地,与大明的市场进行对接,加强关外商号和华夏商号对大明疆域北方地区的控制。

  自从“代管”了这些地方,大明被迫迁都金陵之后,两国之间就有些进入冷淡期的意思。

  毕竟大明朝廷丢了脸,还被迫退到江南去固守,总会心中有些不乐意的。

  就算魏忠贤从中再斡旋也是如此,大明对两大商号开始了限制。

  郑毅倒不是怕大华商品被限制,毕竟大明那些官员豪强已经离不开了。

  但若是能开放几个基地,让大明心中舒坦一些也是件双赢的事情不是?

  而且郑毅还有其他的考虑,这些贸易基地,将会是他吸引大明流民的基地。

  大华不是风调雨顺,大明更加的麻烦,这几年都是水旱灾害不断,气候变化极大。

  若不是外东北那边已经全面供暖供电,恐怕那边也够呛能够有人呆得住。

  反正他的地盘大,就算某一地遭灾,也有其他地方能尽快的补充上来。

  粮食和生活物资不愁,手里有钱有人也有粮,什么灾害都不担心。

  大明就不行了,没钱没人也没粮,国库空的能够让老鼠含泪出来。

  他们对于灾害的防范能力,比起大华简直差的太多了。

  是以,只要哪里遭受灾害,老百姓就会遭逢大劫。

  大明又无力赈灾,老百姓就会响起大华来。

  拖家带口的赶到大华,然后加入到大华之中。

  毕竟说到底,大华与大明都是汉人的王朝,老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