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2章 煌煌水利建设_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水利,无论是在什么朝代,甚至是在后世都是每个国家最重要的工程。

  辽东、关外如今连为一体,整个东北的水利设施从复兴元年及建立华夏帝国之前就开始修建。

  只是华夏帝国发展太快,兴修水利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扩张的速度,是以水利工程显得比较滞后。

  但郑毅经常会将朱功亮找过来,听取如今整个大华疆域内的水利设施建设情况,尤其是东北的嫩、松、黑、辽四条江河以及图门江、鸭绿江、太子河、北海、叶尼塞、鄂毕河、额尔齐斯河等水系的水利建设事宜。

  别看如今郑毅的疆域都在温带、寒温带和寒带地区,但这边并不缺少水源,甚至说比中原地区还要丰富的多。

  辽河从燕山起源,汇入老哈河汇聚为西辽河,进入辽河平原之后汇合东辽河南下,最后在营州一带汇入渤海。

  整条辽河水系日常还是比较平缓的,但下游地区,尤其是蛤蜊河以南的河段淤塞严重,河道经常会泛滥成灾、淹没良田。

  郑毅此时就在辽阳的中安镇巡查,这里也是整个辽河下游改造工程的起点,从这里下游的河道将会完全换新河道。

  原本辽河沿岸也是汉人耕种开垦的集中区域,尤其是辽河东岸,更是良田万顷、稻米飘香。

  大华接手辽东之后,加上小冰河气候的影响,辽河平原受气候影响非常的大。

  水旱灾害时不时就会发生,让郑毅和政务院也是愁白了头发。

  在这种情况下,朱功亮带着建设部踏遍了整个辽河区域,制定了详细的改造计划。

  上游和中游地区还好,大多数都是修筑堤防、兴建水库、分流的支渠来解决。

  下游这边河道淤塞太过严重,朱功亮的意思是直接将这段河道整个替换掉。

  在原来的河道西部修建一条新的河道,如今建设基本已经完成。

  随着下游的改入新河道,整个下游东西平原将会彻底稳定。

  除此之外,朱功亮还修建了大量的灌溉水渠,分流辽河的之水,让整个下游地区几乎成为河道纵横的江南,让每一块田地都能用到河水灌溉,彻底解决水资源分部不均的问题。

  同时也将辽河与南部的大小河流联系起来,大大提升辽河的防洪泄洪能力,此举可谓是公仔当代、利在千秋。

  郑毅参加完辽河下游改道的仪式之后,看着辽河滚滚的流入新河道中,他在朱功亮的陪同下参观起辽河来。

  新修的河道很宽,主河道约两公里宽,如果算上两侧的四道防洪堤的话,整个宽度超过六公里。

  这段河道上共修筑了七座大型桥梁,其中铁路公路两用桥四座,其他军事公路桥。

  除了这七座大型桥梁,每个三公里还有一座便民通行的民用桥梁。

  大型桥梁距离水面约一百米,小型桥梁距离水面约四十五米。

  完全不影响辽河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