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八百七十八章_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候,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功夫”。

  没有拍摄这类电影的金钢钻,怎么能揽这类电影的“瓷器”活?

  这话怎么说?

  有道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既要追求理想的票房,就该继续拍摄冯氏喜剧,就该拍摄《没完没了》,《天下无贼》,还有《手机》那样幽默中见着小人物“善良”电影。

  因为,拍摄这类电影,是冯晓刚的“绝活”,既能充分调动当代少有的明星,葛大爷的天才演技;又能擅长化用名满天下,类王硕般的“燕京痞语”,让广大电影观众喝彩。

  可惜的是,冯晓刚并不甘于早已取得的电影成就,一方面选定内容沉重的题材,刘震芸所著《温故一九四二》,将主题扩大到“人”,要对民族顽强生命力的悲壮来一个讴歌;一方面又请来两大国际影帝,凭借《钢琴师》荣获奥斯卡影帝的阿德里安•布劳迪,及曾凭《超级大玩家》获得戛纳影帝的蒂姆•罗宾斯加盟。甚至还没在国内公映,就已经送往意大利,参加罗马国际电影节。凡此种种动作,都已经说明,冯晓刚这一次是要照着国际有影响力的导演冲击!

  一方面要理想的票房,却丢弃自己的真功夫;一方面要更大的声名,却选择自身难以驾驭的题材内容,票房和口碑“落荒而逃”,就是它的结局。

  这就叫:“扁担没扎,两头得砸!”

  当然也不是说这部电影就真的一无是处,毕竟自上映以来,还是好评不断,但从票房上来说,仅收五个多亿,对比四个亿的制作成本和三千多万的宣传费,亏本是肯定的,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叫好不叫座。

  网上还有人分析《一九四二》的亏损,是因为冯晓刚在一个贺岁的季节里,上映了一个不讨喜的题材和过于严肃的主题,观众们到影院去看贺岁档,自然不愿意去看这么悲伤的剧情,买悲情和眼泪。

  可是对此,华谊兄弟方面做出的应对,简直可以用脑残来形容,他们居然莫名其妙的掀开了骂战,将电影票房不加,归咎于当下的青年一代丧失了历史感和厚重感,只追求一些浮躁、简单的剧情。甚至有人痛骂国人忘记历史,忘记文化的,捎带手的还把冯晓刚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让他被动的加入这场骂战。

  宋铮不否认这些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仅仅把“叫好不叫座”的责任推给观众是不行的。

  因为在相同的时间内,欣赏电影的观众都是同一群。好的导演会用他拍摄出的作品吸引住观众,让观众走进影院去欣赏自己的作品。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反思的就应该是导演本人,光靠骂观众、骂国民性非但于事无补,反而令导演本人走向盲目的自大,这对他今后事业的发展无疑也是相当不利的。

  花八年时间准备,又尽可能调动多年的积累,导演的电影《一九四二》,票房却不合预期,它又一次告诉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不打折扣的生活哲理!

  依宋铮之见,冯晓刚最应该做的就是将自己所擅长的东西进行到底,继续拍摄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喜剧电影,或称类喜剧的电影,于投资商有利,于已有利,于观众也有利。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