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一十四章 真正大佬_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吸引了无数类似齐鲁航空这样的地方性航空公司的抢购。

  不过这些航空公司还不是腾飞集团最大的订单来源,真正能让庄建业都忍不住要喊一声爸爸的是来自中信和国开行联合创办的航空租赁公司的。

  在对腾飞集团的马甲产品ERJ—140系列支线客机一番细致的考察调研后,直接甩给腾飞集团240架的超级大单,其中160架ERJ—140,80架升级版的ERJ—145。

  而他们的客户不是别人,正是那些受到民航市场改革后,争先恐后成立自己航空公司的地方政府。

  毕竟不是所有地方都跟齐鲁、苏杭这样的经济强省一样不差钱儿,大手一挥说买飞机就买飞机了,不少地方政府的财政还是很困难的,飞机是买不起更养不起,那怎么办,只能去租。

  中信和国开行显然是嗅到了商机,开始提前布局。

  除此之外,邮政订购了80架由ERJ—145改装的货机,用于航空邮件的运输;空军方面订购了12架ERJ—145基础上升级的ERJ—145—200,用于替代高级别要员以及团队的出行保障任务。

  总而言之,林林总总加在一起,两年的时间里ERJ—140系列支线客机光国内的订单量就达到了800多架,要知道这可都是确定订单,上千架的意向订单腾飞集团说实在的连看都懒得看,啥时候正式签约啥时候在纳入法眼也不迟。

  倒不是腾飞集团太过霸道,实在是800多架的飞机生产单子已经排到了新世纪之初了,腾飞集团几个厂的产能都压榨到极限都满足不了市场旺盛的需求。

  以至于腾飞集团根本无力去拓展东南亚市场,而是缩在国内给各路国内大佬各种爆肝。

  若非如此,庄建业又怎么可能在秦岭新厂建成没多久又在星洲新建另一个大型飞机生产厂,实在是不建不行,眼瞅着需求蹭蹭涨,这边生产跟不上,那种痛苦简直了……

  这还是庄建业最大可能将ERJ—140系列支线客机的产能往成功、西北、宏通乃至航天工业下属的多家航空航天工业企业转移之后的结果,不然腾飞集团就不是爆肝,而是爆身了。

  不仅如此,通过对ERJ—140系列支线客机产能是释放与转移,腾飞集团与这些航空、航天企业建立起极为紧密的产业联系,再加上各自企业庞大的上下游供应链配套企业,一个松散的航空航天工业复合体联盟已然初见端倪。

  不但在技术上国内顶尖,配套上更是前所未有,至于影响力……

  看看如今庄建业能够活蹦乱跳就知道,这个超级工业复合体的能量有多大了。

  要知道庄建业当初主导与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合作,让TRJ—500以ERJ—140这个马甲的形势去冲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