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我教你呀_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专家也想复刻,毕竟进入21世纪,3D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俄国也在这方面取得相应的成就,所以觉得某国人能做的事情,他们俄国也不在话下。

  结果伸手一才发现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

  中国腾飞生产的WD—12ML微型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不但功率强大,持久性也非常好,如果保养得当,用个两三千个小时根本不是问题。

  更重要的是,WD—12ML微型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成本低压,每台还不到30万人民币,所以当YYDS—6换上战斗部,如果遇到高价值目标时直接撞上去也不心疼。

  反观俄国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模样是那个模样,可除了模样之外剩下的只能用面目全非来形容,连基本的工艺要求都达不到,就别说实际应用了。

  这也就罢了,最关键的是成本,中国腾飞能把WD—12ML微型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控制在30万人民币以内,可俄国造出的无用产品却耗资超过30万美元。

  两相一对比,可谓高下立判。

  对此,俄国的专家们当然不甘心了,找到中国腾飞,询问其究竟用的什么技术。

  当时接待来访的俄国专家团的庄建业回的也很干脆:“想学?拿钱买我们的设备,我教你呀!”

  一句话,直接让一众来访的俄国专家老脸火辣辣的,他们可是曾经的老师,千里迢迢跑过来问学生你们的技术是什么就已经很给面子了,结果发现学生非但不给,反而还要摆出一副为什师表的模样。

  这让可让老师的脸着实是没地方搁了。

  二话不说,直接气咻咻的转身离开,实在是放不下那张傲娇的老脸!

  发动机的问题解决不了,俄国的专家们也没放弃,毕竟俄国专家也不是白给的,用俄国独有的融合大法不是不能解决。

  大不了把这类无人机做的大点儿、壮点儿,只要能用就行,没必要追求华而不实的极致。

  然而就在俄国专家们千辛万苦的用目前本国能找到的最小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塞进比YYDS—6大上好几倍的俄式无人机后,一个关键的问题又难住了这些从苏联时代坚持下来的老专家们。

  那就是多机控制问题。

  一架、两架还可以;三架、四架咬牙还能坚持;等到了五架以上,飞上天的无人机就开始打架了。

  没办法,各自的通信频道和信号干扰的太厉害,根本就控制不了多架无人机同时协作。

  这也不能怪俄国人不努力,实在是无人机蜂群技术起源于90年代,那时候苏联已经解体了,没有丝毫基础的俄国连苏联留下的老底子都差点儿没保住,就别说另起炉灶开辟新战场了。

  于是俄国在该领域就被彻底甩开。

  等到开发自己的无人机时这才愕然发现,自己连五架无人机都控制不了,可中国腾飞可以令64架无人机同时运作且并行不悖,这差距已经不是一点点,而是一条马里亚纳大海沟!

  这个关键的技术解决不了,你想用低成本构建战场动态网络就等于痴人说梦。

  没办法,一众俄国专家只能厚着脸皮再次找到中国腾飞,庄建业的态度依旧是始终的、明确的、且富有建设性的,那就是:“你想要?买我们的技术,我教你呀!”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