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62章伴读天团再聚首_我要做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便将宋诚这位西宁侯调去了宁夏,命其镇守。

  如果不是因为朱见济登基的事,柳承庆应该会跟着宋诚在那边学习几年,积累战斗经验。

  “别说了!”

  提到这事徐永宁就满腔悲愤,指天画地的控诉起来,“你们还记得那个当代理贵州布政使的王越吗?”

  “这家伙当初巡按四川,明明是个外派的御史,结果却很能打仗!”

  “现在他从都察院转去了布政使司,还在打仗!”

  而且还是一边剿匪一边组织生产的那种!

  在王越剿抚并用的政策下,本就反抗吃力的地方村寨也低了头,做出了违背祖宗的决定,乖乖走出来学着汉人的法子种田商贸,民族传统的纹身也不要了。

  除此之外,王越还限制下面的将官不能为了战功而私自挑衅,以防让已经弱下去的矛盾重新变得激烈。

  这让徐永宁想打仗,也腾不开手。

  “王越这人我听过,陛下夸过他。”张懋插了一嘴。

  他跟在朱见济身边的时间最长,也了解的更多,“这人能文能武,西南战事频繁时,他也显有功劳,以后指不定能跟王骥一样,凭借军功封爵的。”

  “胡扯!”

  “王骥能跟这人比?”

  徐永宁这时候反倒维护起了王越,“王越做事我旁观过,我认他!”

  “可王骥呢?”

  “他妈的!老子当初离开曲阜就带了两个,那个老东西可是带了两车!”

  七十多岁还能这么风光,徐永宁想想都酸的牙疼。

  定国公诅咒他最好得马上风暴毙!

  ……

  柳承庆和张懋也想起了当年北孔之事快结束的时候,王竑王骥他们返回的场景。

  当时报纸上的口水仗还在打,作为风口浪尖的人物都该低调一点,可王老爷子却是带了一串的新小妾回来。

  那场面据说让人文思如泉涌,京城的市井黑书坊连夜印刷了不少王骥老爵爷为主角的经典文化,使其在民间名声大噪,足以比肩后世的秦大爷。

  先帝在世之时,貌似也赏阅过相关书籍,从百姓的集体智慧中学到了不少新姿势,甚至还暗中向其讨教过口舌功夫——

  一直用腰,那对身体也不是很好的嘛!

  王骥能在这把年纪成为花丛常客,想来也是有条三寸不烂之舌的。

  难怪徐永宁到现在都嫉恨王骥!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