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梧州完结一_红楼之贾琰的成长日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西,贾琰气力已到极限。

  旁边的考生该比他身体状况更差,本以为会被抬出来,结果人家还在坚持考试。

  贾琰到最后一场策论的时候反倒被激起了气性,也不想那么多了,放开手脚畅所欲言去答题。

  门被打开的时候是第四天早上,朝阳喷薄而出,和风日丽。

  他和旁边的人相视一笑。

  “在下卫敬秋,真是对不住兄台了!”卫敬秋二十左右的年纪,身形单薄,面色苍白,此时正冲着贾琰连连作揖。

  贾琰见他腿肚子都在打颤,赶忙扶起他:“这也不怪你,你不必自责。”

  两人颇有些难兄难弟之感,只是身体不支,也不好多说,交换了姓名家世,便匆匆而去。

  贾琰拿着自己的文章试题去找钱木斋,钱木斋起先不理,贾琰把贾母赠送的蝉玉带钩双手奉上后,钱木斋才喜笑颜开的让他坐下。

  “啧啧,”收了东西的钱木斋分外满足,一手抚摸着“怀胎五月”的肚子,一边摇头晃脑:“你这是答的什么破烂?”

  贾琰心里骂娘,面上还是笑如春风的凑上去:“我胆小,老师别吓我。”

  “我吓你做什么?看似词藻华丽,实则故作高深,满纸空言,庸俗鄙薄,狗屁不通!”钱木斋说的唾沫横飞,显然是真心看不上。

  贾琰有点心灰,科举重八股文,内容必须用古人语气,观点必须与程朱理学相同,若有与之不同的观点则无法通过考试。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尤其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的部分要求严格对仗,类似于骈文,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

  这种专讲形式的科举,自然逐渐造成考生内容空洞,思维僵化。

  贾琰自有一肚子的所思所想要直抒胸臆,然而在这种考试制度下,他不能讲。

  他一个现代理科生比不上真正的古代文人大家,既能表清达意,又能避开忌讳,只好选一条最稳妥的办法,抛弃了部分内容。

  “我还没说完,你哭丧着脸做什么?”钱木斋一抬眼看见贾琰那副衰样,乐了,拖了个长腔,直把贾琰吊的七上八下的才道:“不过现在考官就爱你这华而不实的腔调,可惜你还是愚笨的很,做都做了,还不彻底些,半拖半拉的,看着让人心烦,过是没问题的,名次不会很好。”

  说罢将纸卷一把掷在他身上:“滚吧,下次没什么好东西就别登门。”

  到了放榜那日,果真如钱木斋所说,过是过了,录取七十三名童生,他排在六十一,第一名巧了,贾琰也认识,正是考试坐在他旁边的卫敬秋,没想到那人看着瘦弱不堪,心理素质倒强,那几天两人都不好过,一个吃了拉,一个吃了吐,贾琰自觉受了影响,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