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3章 刮地三尺_我比崇祯大一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懂兵事,去宣府之前,奴婢特意叮嘱他勇于任事,莫要丢了皇家的颜面!”

  崇祯皇帝舒展了一下身子,看了看伺候着的几个大太监,提高声音道:

  “嗯!王坤做得不错,希望他再接再厉。”

  崇祯皇帝不知道,他身边的大太监们迟迟没见着王坤送来冰敬,正在盘算着给小鞋穿。

  被皇上这么当众夸奖一番,擅长见风使舵的太监们立刻收起了小心思。

  他们暗自腹诽:王坤那小子飘了,不好好捞银子孝敬,却跟着啥兴和营跑去山西打仗。

  打仗是闹着玩的吗?

  万一打输了皇帝怪罪下来,文官武将未必有事,犯事的太监肯定是直接杖毙。

  正在胡思乱想之时,只听见皇帝又开口了:“尔等都留意一下,如若那王坤监军的兵马再立新功,立刻奏报!”

  几个大太监连忙应承道:“奴婢记住了!”

  糊里糊涂被王坤叫来陪同体察民情的知县老爷,忽然间就大祸临头了。

  没办法,辖区有杀人越货的土匪,出了勾结匪徒的土豪劣绅,还潜伏着白莲邪教的大头目。

  如若不是监军大太监王坤带兵剿寇路过此地,顺手消灭了薛麻子强盗团伙,查获白莲教头目,结果不堪设想。

  县太爷本来就胆小,摊上了这么大的祸事吓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然监军太监却没有把他往死里逼,要求他给兴和军解决一个月饷银、粮食。

  只要粮饷给足,他不但既往不咎,而且给他报功。

  兴和军不骚扰老百姓并不表示好欺负。

  该沿途州城府县供应军粮、马料一样也不能少。

  不是缴获了八千石粮食,又抄家抄来两万余石么?怎么还向地方上索要啊?

  一码归一码,该兴和军的没要到手,不会减轻老百姓负担,那些粮食和马料都会被官吏贪污了。

  县太爷不想获罪,他必须巴结监军大太监,所以不遗余力搞钱粮,哪去管老百姓是不是怨声载道。

  跟官吏明显不同,兴和军不仅仅军纪严明秋毫无犯,还在接受流民。

  打掉薛麻子团伙后,一个把总的辅兵外加一个总旗的骑兵战士护送着接近一万人口往北而去。

  这些人口不全部是流民,有七八百是没被选上随军的喽啰,三千多是薛麻子团伙的家眷。

  薛麻子团伙的家当,包括查抄七个大地主得到的家私、金银财宝装了几百大车。

  缴获的粮食没有运走,包括县太爷送来的粮食,抄没大地主得到的粮食,一共有三万多石。

  这些粮食一大半存放在薛麻子的山寨,一部分随军携带。

  因为黄毅的计划是尽可能多的吸收流民,手里必须有粮食,哪怕仅仅是给流民一天喝两大碗粥,也得半斤粮食。

  接下来会有多少流民来投靠?

  五千?一万?还是两万?三万?五万?

  两万人一天至少是一万斤粮食,加上军粮的消耗,一天就是二百石。

  所以必须在征途上设立补给站存放粮食,还得留下兵力看管。

  用不着留正兵,辅兵足以,兴和军辅兵的战斗力比明军家丁或许不如,肯定比普通营兵强。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