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七章政治风暴(三更求订阅)_盛唐血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挖得最多最快的三个镇,本总管给你们特赦,赦免你们三个镇的奴隶身份,给你们落大唐白籍!”

  白籍,是唐朝户籍制度的一种。唐朝户籍分为九等,既上上等、上中等、上下等,中上等,中中等、中下等、下上等、下中等、下下等!在这九等之外,还有白籍,所谓的白籍就是用白色的纸书写的帐薄,专门用于归附诸族。白籍之上,则是黄籍,这个黄,跟皇族没有关系,只是代表着更高一层的户籍。可以算是大唐自由耕农、商贾、匠户之类。

  可以这么说,白籍在大唐,几乎等于后世美国的绿卡。白籍之民,依旧享受大唐军队的保护和律法的约束。

  众战俘顿时沸腾了,几乎无人不动容。成为大唐的百姓,哪怕只是白籍在五年一考过程中,只要不违法乱纪,按章纳税,没有不良纪录,不可以转化为黄籍。切切实实的过上好日子。

  陈应接着道:“你们要是敢哗变或逃跑,被抓住之后,立斩不赦!任何人只要举报试图逃跑或作乱的人,奖励十石粮食!”

  陈应的这个设定,就是一边天堂,一边地狱。

  从这天开始,灵州城外十一座矿山开始疯狂的挖煤,众突厥战俘都不约而同的玩命干活,很快,灵州城完全使用煤炭取代的木炭或干柴。消耗的煤炭,远远没有挖出来的煤炭快,灵州城内的煤炭远堆越多,快要放不下了。

  看着灵州城内到处弥漫着浓浓的烟雾,到处都是热气腾腾。实在消耗不掉的煤炭,杨则寻思着要将整个灵州的所有大街小巷全部修成火炕,让人们在大街上也感觉不到寒冷。

  听到杨则的这个疯狂想法,陈应赶紧叫停。

  说不定杨则真敢这么干。

  陈应道:“煤炭再多也不能这么浪费,这让样啊,本总管查阅过灵州县志,发现灵州盛产铁,将突厥战俘分出一部分去开采铁矿,让多余的煤炭用来炼铁!”

  “煤炭怎么能炼铁?”杨则虽然不擅长炼钢,却也知道炼铁必须用木炭,而且是上好的柳木炭。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事实上古代的这个常识是错误的。陈应再怎么说也是在后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当然明白,因为煤中所含的有害成分较多,所以用来炼钢的时候会影响钢铁的品质。在后世无论炼钢还是炼铁,事实上用的并不是直接的煤炭,而是焦炭。而焦炭比较纯净,适合炼钢炼铁。

  高炉的建造并不复杂,五十年代末的“大跃进”,号召全国人民炼钢铁,甚至有的小学学生、生产队村民、副食品商店售货员都组成一个个炼铁小组,建造高炉来炼钢炼铁。那些高炉的技术水平理论上是能够炼铁的,但是技术掌握不过关,所以大多不了了之。

  陈应找来林传福,将记忆中高炉解释给林传福听。

  林传福作为专业人士很快就提出了这个高炉中会遇到的技术难题耐火砖和风箱。

  耐火砖是用耐火黏土或其他耐火原料烧制成的耐火材料。淡黄色或带褐色。主要用于砌冶炼炉,能耐1,580℃—1,770℃的高温。也叫火砖。例如耐火粘土砖、高铝砖、硅砖、镁砖等。

  陈应虽然知道高铝砖和硅砖甚至镁砖,但是他知道的只是一个名称,连什么样式都没有见过。更何况在这个时代,化学元素还是一片空白想找到这些材料,还真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

  陈应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让部队教给魏文忠、高允权和何月京三个负责进行训练,他则带着林传福等一批工匠进行试验。

  没错,陈应采取了一个非常笨的法子,就是利用不同材质的粘土,进行反复实验。就在陈应在灵州进行大炼钢做准备的时候,陈应在灵州之战的战报也传达到了长安。

  陈应还不知道他自己这个异世蝴蝶,给长安进行掀起了一股政治风暴。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