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一十五章:皮肉筋骨_从综武开始征战诸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练肉,练得是背上的大肉和腰部的大肉,当然还有一些零散的地方,但都不如背部和腰部的肉重要。”

  徐重光的话语仍旧在众人面前不断回荡:“比如说,你要去打架,你不知道对方的深浅,怎么办?”

  “如果是看到对方是那种刀劈斧砍般精雕细琢的肌肉,你可以放心,尽管上去打他,揍他好了。”

  “可如果你看对方是那种脖子短,腰粗,腿壮,上下一般粗的桶状身材,那你就要小心了,对方很可能是不好对付的狠角色。”

  台下众人凝神倾听。

  “上窄下宽,腰膀宽大,虎背熊腰,腿短粗,就是我们认为最能打的身材,你可以看看尚云祥尚师伯,还有王芗斋王师叔祖,还有李尧臣李师伯等前辈们的体型。”

  “他们的身体都是这种上窄下宽,这种上窄下宽,短粗腿的身材,重心很低,下盘也非常稳。

  不要看现代社会,什么马宝国之类的,那些有着详细传承的“传武大师”被打得落落花流水,不堪一击。

  说来有趣,那些在马宝国之前,质疑传统武术能不能打,就会被骂作是慕洋犬,是对自己的文化不自信。

  在马宝国之后,又立马转变成,将传统武术打成完全不能打的。

  尤其是其中都是引用梅惠志、赵道新的话,什么传统武术不行,不要再迷信传武了。

  梅惠志是厉害,那是真正的散打之父,桃李满天下,几个国家级的教练,部队的教练,那全都是梅惠志的徒弟。

  他确实有资格说这句话。

  但是将这句话奉为圣旨一样,借此大肆抨击传武,那就大可不必了。

  因为武协提出来的去技击化,强迫各派把原本威力巨大的招式删掉,激怒了大批的拳术宗师。

  比如拳圣孙存周,他就发誓,不用你们去掉,我自己带到棺材里去,以后你们也不用找回来。

  从此再不传授,孙禄堂一系许多真东西就此失传。

  八十年代,武协开始要恢复技击性,推出了散打。

  早期还是沿用民国时期的称呼,叫做散手不是散打,并推出了一大批“散手名家。”

  散手跟传武的矛盾一开始就存在。

  为什么民国时期,武术支持散手,承认散手,到了八十年代,就开始疯狂抨击散手了?

  核心茅盾就是,当年的去技击化。

  散打的创始人,原本都是武术界的人,就比如赵道新,他也说传武不能打,但杭州大会的时候,也没看到他拿第一啊?传武不能打,当年他怎么不是第一?

  当时为了推行散打,梅惠志首先提出来,传武不行,不是散打的对手,而后赵道新等人也是如此。

  传武和散打于是打起口水仗来,口水仗打得多了,那不就得动起手来。

  传武的代表,那个时候是大成拳。

  大成拳乃郭云深弟子王芗斋在形意拳的基础上创出的一套拳法,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