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八章 八十年代的高考_重返198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取学生人数超过千万,入学率达到百分之八十。

  在那个时代,满地都是大学生的说法一点不为过,“大学毕业就失业”的说法开始流传开来。

  很多人对大学生的素质品头论足,说他们比不过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只是混了个文凭而已,然后又拿外国大学生作比较。

  其实这些人没有看到国家教育事业的改变,在新世纪,国家在大学人才培养的理念是大学普及化,只有培养出足够多大学生,才能有更多的优秀人才,这是由概率学决定的。

  要知道即使到了二零二零年,国家大学普及率也不过百分之十左右,距离发达国家,特别是漂亮国近百分之二十的普及率还差很远,大量的大学生投入到各行各业中。

  他们没有所谓的辉煌人生,但是他们能在各自的岗位中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源泉就是受过很高的教育,也正是数百上千万人的努力,才让国家飞速发展起来。

  特别是国家的制造业,为什么能在二零一一超过漂亮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如果没有大量高素质的产业工人能做到这一点吗?

  他们不是普通人眼中的精英,但他们的成就比很多精英都大的多,因为他们为自己的国家奉献着全部力量。

  任何时代的人都有着自己的使命,如刘啸那一代大学生,担负的是国家由粗劣产业向着高端产业过度的责任,而现在这一代大学生,担负的则是为国家未来发展打下基础的责任。

  就如这实验高中的教学楼,现在只有一栋大楼,校园中有几块篮球场,地面还是土地,下过雨后地上处处都是都是水坑,篮球架子也破损不堪。

  在前世刘啸上学的时候,眼前的这栋教学楼已经翻新,还修建了另外一栋“一夫”教学楼,这所教学楼由港岛著名的爱国人士邵一夫老先生捐助。

  那时的篮球场已经变成水泥地,刮风下雨都能玩,而到了刘啸毕业那年更是修建了一栋训练馆,据说耗资千万,这栋训练馆也成了丰城唯一一栋学校修建的训练馆,远远看去,就仿佛是一个棺材………好吧,可能寓意升官发财也不一定。

  刘啸就站在学校的对面安静的看着,眼前时空似乎不断交错,自己记忆中的学校和现在的学校相互重叠,一时间不知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

  “铃铃铃!”

  一阵悦耳的车铃声把刘啸拉回了现实,此时已经是八点半左右了,九点开考,大量的学生开始向高中门前聚集。

  这个时代没有汽车,有也只是公交车,家长们则是骑自行车带着孩子从城市各个角落到此聚集,有的学生是自己骑着车来考试,这一般都是工人子弟,家庭显然对高考有些不重视。

  父母跟着一起来的多是干部家庭,知道高考是学生一生第一件大事,足以改变命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