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一十六章 远方来信_自带锦鲤穿六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革命化的春节,城里的工人是不放假,邮递员也坚守在岗位上,徐家在初五的时候,收了十几个包裹和厚厚一沓信件。

  尽欢先拆开了一个包裹,是慧珍从青省给她寄来的,尽欢先翻到了里面的信件。

  慧珍说她在西平过得很好,虽然气候跟锦城没法比,但是跟队友们相处的愉快。

  冬天上不了工的时候,她们会到到藏族的毡房里面做客,当地人对他们这些三线建设的工人也很友善。

  慧珍的信絮絮叨叨的,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没什么重点,但读起来画面感很强。

  她甚至在信里写到了,藏族的烤羊肉和牦牛肉的美味,和当地的堆绣和唐卡。

  尽欢知道,慧珍的日子肯定没有她写得那样美好。

  一个十几岁的稚嫩女娃子,要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干繁重艰辛的基建工作,辛苦程度可以想见。

  慧珍还是没等到锦城开始征女兵的时候,她悄悄报名参加了铁姑娘队,带着一身夏天的换洗衣服就跟着铁姑娘队走了。

  铁姑娘,并不是指修铁路的姑娘,而是用“铁的意志”武装的姑娘,是“不爱武装爱红装”“妇女能顶半边天”这些宣传精神下的产物。

  追求就是男女地位绝对的平等,劳动分配上也是绝对的平均。

  铁姑娘不仅干的是跟男人一样的活儿,还想着要比男人干的还要好。

  但女性身体构造和体力,毕竟先天处于弱势,不分性别的高强度劳动中,让很多铁姑娘过度劳损了身体,后来留下有了一身的病痛。

  某种意义上讲,“铁姑娘”也是一种“左倾”的表现。

  尽欢看完了慧珍的信,又拆开了慧珍寄来的包裹。

  里面除了有枸杞、牛肉干等特产,还有几块米黄、橙红、半透明的石头,这应该就是慧珍说的昆仑冻石了。

  昆仑冻石,石质温润,颜色也很丰富,几十年后十分流行,是刻章的好材料。

  看着这些昆仑冻石,尽欢就觉得十分心酸。

  在那么繁重的体力活下,慧珍的工资也不见得多,还惦记着当初尽欢给“跑路费”的恩情,也真是为难她了。

  尽欢把这些特产收起来,打算改天炒点滋补的药材和粮食磨成粉,给慧珍寄过去,好歹能补充下营养。

  接着尽欢拆开了来自安西的信件,是张半夏老爷子给她寄来的信,说老两口在安西都很平安康健。

  老爷子在他二儿子单位的卫生所,还当起了兼职的医生,又收了一个当地人做徒弟,生活过得可以说是非常充实了。

  张老爷子在信里还督促了尽欢,要好好学习医药知识,说国家在发展,学医以后肯定会有用武之地的。

  张老太太更绝,眼神不好的她,居然跟当地人学会了土法纺羊毛线,还给尽欢寄了她的劳动成果。

  尽欢摸了摸有些扎人的毛线,心里面也为老两口感到高兴。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