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七章 拜访流民营_大唐之超品小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余的全部受了灾。所以他特别气愤。

  但是,他刚才指着纪风骂,纪风不仅没有生气,而且很有礼貌的询问其原因。以至于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再怒目相对了。

  只得挠了挠头答道:“公子。你家真要是有那么多麦子,也不用找我等农人换,直接加点水泡发就行。再说了,你要这么多麦芽也没用,哪怕是拿来喂牲口也不行!”

  农人们虽然没读过书,不识字。但他们都知道牲口是不能吃麦芽的,否则容易生病,甚至死亡。

  只见纪风微微一笑,说道:“这位大哥,麦芽我有大用,至于做什么,我现在还没办法跟你说的清楚。”

  “你要是愿意换,就赶紧回去把发了芽的麦子收进来,然后拿到扬州来跟我换。但是如果你等要在扬州多呆几天,等麦芽长长了,长成麦苗了。你到时候想拿给我换,我也用不着。”

  “当然,你们要是不愿意跟我换,我也可以用麦子加点水直接泡发就行。但受损失的还是你们,我也是在为大家着想。”

  此话纪风说的很诚恳。

  张铁柱狐疑的问道:“此话当真?”

  “当然,你要是不信的话,我可以给你们立下字据当作凭证。”纪风说道。

  “公子您说笑了。我等大字不是一个,立字据有何用?”张铁柱嘿嘿笑着说道。

  纪风一想,也对!看样子不把话说清楚,不展示一点实力,流民是没办法相信自己。

  毕竟一句话就让人家回去,等回头他们把麦芽运进城来,到时候去哪里找自己。

  于是,他说道:“我叫纪风,是东城纪府的少爷。家庭虽然不够丰厚,但也有良田近万亩。难道还骗你们不成?”

  人群之中,当然不全是张铁柱这种想法的。

  其实,更多的人已经没了主意,现在眼前这位公子,愿意拿出他家的麦子,跟他们换手中无用的麦芽。他们当然更愿意相信纪风所说的话。

  于是有人问道:“公子,我们把收进来的麦芽,直接送到贵府上去吗?”

  纪风摇了摇头,“送到脊江村去,在扬州城往东五十里处。因为我家的田地都在那边,粮食储存也在那边,所以你们送到那边交换起来更方便些。”

  “而且!”纪风停了几息说道:“我家还有多个作坊需要请人做事。到时候,在脊江村愿意留下来的我非常欢迎。”

  这话无疑又是一道重磅。

  因为就算把麦芽换成麦子,最多也就够他们半年生活的了。水稻的秧苗已经全部被浸泡而死,现在打秧已经来不及了。

  如果改种晚稻的话,九月份的麦子就无法下地。到时候还得有半年的时间闹饥荒。

  更何况,种两季水稻也只有在江南那一带才有得事。

  过了江北,秋季冷得较快。晚稻即使种下去,到时候也不一定有收成。

  所以很多人都眼巴巴的看着纪风,心想,难道是天神可怜我们这些农人?派了一位神仙下凡来拯救我们的吗?

  此时,再也没人怀疑纪风说的话,是否属实?即便是不相信,那还能怎么样?

  难道就坐在这里等待着朝廷的救急吗?

  可是有些人来扬州城已经三天了,官府只派人把他们安置在这上无片瓦的荒凉之处。却未见任何一个官员出面,说要安置好他们。

  幸好这几天没下雨,也幸好现在天气较热。否则他们连个藏身之处都没有。

  难道要举旗造反吗?那是更不可能的事!大唐的军队有多厉害,大唐人都清楚。那么厉害的突厥人,都被大唐的士兵打得哭爹喊娘,最后不得不降服在大唐天子之下。

  更何况他们只是手无寸铁的平民。而且人也不多,大不了就一千来号人。

  与其这样,还不如相信这位少年公子,搏一搏,也许他说的是真的。那么自己一家老小就不用挨饿受冻了。

  于是,开始有人打听脊江村具体的位置。还有人打听他开的是什么作坊,一天能给多少钱?

  纪风一一作答。

  但是因为人比较多。在旁边的一些流民,听清楚他的回答之后,出了人群,急匆匆的就往家里赶。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