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5|第 295 章_穿到古代当名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钢了……可以从汉中学院写信要几个学得比较好、有动手能力的学生,再从朝廷拉些人和资源,就能试做蒸汽汽车和火车了。”

  蒸汽机、内燃机、电机……这些桓凌早年听他讲时就听得心荡神驰,恨不能立刻也在本朝建起这工业。当初限于各种问题而不能做这些,如今却再没什么阻碍,只要他们两人一道儿努力,该有的慢慢都会有的……

  他的双眼极为明亮,心潮起伏,却又带几分隐忧问宋时:“咱们的晋江币还够么?若是不够,我再替你写几篇文章。”

  好像后世之人更爱看这种写今古俗事的文稿,当初他从草原带回来那几箱手稿,便是以当地民间风俗、传说、衣食住行之类最易过稿。他最近积累了满肚子烹海鲜、吃海鲜的学问,也可以试写几篇。

  宋时握住他的手,指尖在写字留下的薄茧上轻轻摩挲,将那只手贴到脸上:“师兄先不写了,咱们还有晋江币。上回你在草原带回来的稿子过了十几篇,足足四百多块,哪里花得完呢?不光够咱们做出蒸汽机车的,只怕连内燃机都做得了呢!”

  他们在西北军中已经炼出了柴油和汽油,家里又有好钢,若有机会真可做个发动机。可汽油柴油易燃易爆,不方便运到海边儿来,不如煤炭——河北也到处都是大煤矿,做蒸汽机更方便。

  做出来蒸汽小火车之后,他们就将车头、车厢、铁轨拆卖。铁轨可以卖便宜些,以免朝廷自己造或是买了别家劣制铁轨,行驶起来出事故。车头造出来可就是他们俩完全垄断了,这个价格……

  如今他们的比目车、三元车都是采用撇脂定价策略,趁着没有竞争对手,能宰一个是一个,一辆自行车敢叫价十几两银子。那火车造出来的技术含量更高,不翻它十倍利简直枉他读过《微观经济学》嘛。

  他将老师的书信折起,往桓凌怀里一倚,闭上眼扎进晋江网,慢慢搜索起可用的文献。

  吕阁老代表三位阁老递上的造车折子批复下来时,张阁老也接着了宋时的回复,信中满满洋溢着对朝廷的忠诚关切:

  “老师吩咐,学生们岂敢推辞?……我师兄已写信回汉中,招旧日学生来跟着我们两口儿一道钻研。但老师信中所言及的多人驾三元车恐不可行——其车身单薄,不可多载物,但若使加厚加长,则车身沉重,人力绝难骑行。”

  然而杨学士想做的大车亦是朝廷实在需要的东西,不可因其难制而放弃。他与师兄近日遍观园中各类马车、人力之车,一时虽然造不出木牛流马一样的神器,却得出一点能让马车载物更多、行走更流畅的灵感。

  ——就是蒸汽火车发明前,曾经时兴过的轨道马车。一辆有轨马车能载二十位乘客,双马车载的人更多,是工业革命前最佳的交通工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