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一章 棚长_大明新命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搭成,此战若有斩获,将来报捷的时候,也算他一份功劳!”

  说到这里,杨振又看着张得贵,郑重其事地对他说道:“我今天晚上带着火枪队、掷弹兵队,先上岸,带着大家去挖壕、埋雷、布设战场!你今夜就不用一起去了!明天上午,你们跟祖克勇、徐昌永一起行动!同时,要督促袁进水师营拆甲板,架浮桥,搭栈道,接送转运!”

  说完了这些,杨振想了想,最后说道:“老张!你去找袁进说这些事儿的时候,可也别忘了告诉他,这些事情,他办成了,我给他算功!若是办砸了,耽误了我的大事,可别怪我杨振翻脸不留情面!”

  杨振说完了这些话,单独带着严三,离开了炮队的营地。

  而杨占鳌和郭小五,则收拾了东西,前去之前转备好的登船处,先行出发,给后续的开路队伍放哨去了。

  张得贵则是马不停蹄地,又带着几个随从,往袁进营里去转达杨振方才所说的那番话去了。

  其实,袁进的这点心思,杨振也能理解,袁进水师营里的那些船工桨手们也确实不是合格的战兵,这一回就是跟着上了岸,也不过是凭着人多、揍个数,给其他人壮个胆而已。

  真要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作用,还是全员留在后面,担负起接送转运的责任为好。

  袁进既然辗转提出这样的请求,杨振答应了也没有什么大的损失,若是能够换得他们在后方更尽心,那就更好了。

  处理完了这些让人闹心的事情,杨振带着严三来到了掷弹兵队的营地。

  掷弹兵队的人手比炮队少,左右翼加起来一共六个大窝棚,各棚里有个棚长,基本上也是由原来的把总或者什长充任棚长。

  这个棚长,就像是杨振随手任命的各队主官、副官一样,都不是朝廷军制序列里的武官职务,听起来就不正式。

  不过,在杨振的这个先遣营里,特别是在现在的这片营地里,却非常实用。

  掷弹兵队六十个人,分为左右翼,左右翼又各分为三个小队。

  一个小队由一名把总或者其他底层小军官充任什长,带着一小队人马住在一个大窝棚里。

  一个窝棚里的最高长官,自有他在朝廷军职序列里的职务,这个职务有的是营兵官制里的把总,有的是卫所官制里的总旗。

  当然,也有的之前就是什么或者小旗,机缘巧合之下,也成为杨振先遣营里新搞出来的“棚长”了。

  之前的军职非常复杂,这些人跟着杨振父子,一起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其实也没剩下几个真正的大头兵了。

  不过是因为去年战败突围以后,被定了个“临战脱逃”的罪名,很多人之前的军职都被一撸到底,“成了”最底层的兵罢了。

  眼下,把各个地窝棚里的最高长官,称呼为不伦不类的“棚长”,反倒更合大家的心意了。

  现在的杨振,本无意立即就更改营制,但是这次北上,先有了个暂编的先遣营,一番机缘巧合之下,倒也无意间形成了“营”“队”“棚”这样的三级营制。

  到了掷弹兵队宿营的这片窝棚区,杨振让李禄、潘喜召集了左右翼的所有窝棚的“棚长”们前来,把自己的安排说明了。

  并且命令他们,务必在亥时之前,准备好所有能够携带的万人敌、龙王炮、手榴弹等武器,随身携带不了的大件,比如万人敌,龙王炮,务必提前去找张得贵,预备出几条蜈蚣船,一路随行,运送到芦苇荡里。

  因为这一次他们上了岸,就是要把这些东西,提前埋设到预定的位置上去的,一点也耽误不得。

  李禄等人领了命,自有潘喜等人各回各的棚里,去传达杨振的最新指示,而李禄没走,留了下来,并从身边取过来一个东西,一边递给杨振,一边说道:

  “大人!这是之前你讲的铁皮木柄手榴弹!我跟王守堂,就是那对铁匠父子说了,没想到他们竟然知道生铁雷!而且也曾给驻扎在宁远的军队打过生铁雷!

  “我一说要弄个木柄,方便咱们投掷,他们竟然也能听明白!这两天,他们没干别的,竟然搭起个炉子,把咱们不用的佛郎机专用铁弹丸给烧红了,最后打制成了这个样子,装上了木柄!您看看,是不是您说的那种铁皮手榴弹!”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