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七三章 购物_大明新命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此行南下,随船运载大量珠玉皮张等贵重物品,而且也携带了一批金银。

  若是没有足可信任的人物带队前往,杨振如何能够放心?

  当然了,杨振叫他跟着前去,还有另外两个方面的考虑:

  其一,沈永忠对杨振礼下于人求购番薯的原因,是很清楚的,他知道此事事关重大,不敢轻忽大意。

  其二,其嗣父襄平伯沈志祥今后要督办金海镇的船政事务,他也不能不上心求购修造船只的精细物料。

  杨振看着这几个人一脸严肃地躬身称是,点点头,随后又说道:“本都督再说一遍,这次叫你们南下,除了求购番薯,请人教种,除了求购修船物料,雇佣修船匠人,还有哪件事情不可落下来着?”

  “买一本农书,都督点名要的农政全书!”

  “还有一本医书,都督点名要的本草纲目!”

  “对了,还有一本杂书,叫天公开——眼,还是叫天工开物来着。”

  杨振方才一问,沈永忠,严省三,郭小武三个便纷纷回答起来。

  “哈哈,本都督刚刚说什么来着,说你们是粗人,你们还别不服气!好好弄清楚这些书名,都给老子记住了!”

  杨振听了他们的回答,尤其听到最后郭小武的回答,当时哈哈一笑,随即笑骂了他们几句,然后从怀里取出一张折叠好的纸,转身笑着对洪承撰说道:

  “方才他们说的三部书,杨某怕他们这些个大老粗记不住,到了江南再忘了,特意叫人写了下来,也请洪先生到了江南,一并帮忙求购!”

  既然派人下一次江南,那就要尽可能借此机会多干一些事情。

  崇祯十三年的时候,徐光启早已经去世了,但是他生前写出来的许多重要农书著作,比如著名的《甘薯疏》、《种棉花法》等等,已经被他的儿子和弟子们汇编成书,并以农政全书为名,刊印了出来。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更早了,早在万历年间就已经刊印出来,在南方传开了。

  至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这一部尤为重要的工艺百科全书同样已于崇祯十年的时候,在江南刻版印刷发行了。

  然而,叫人扼腕痛惜的是,除了医书本草纲目较好地得到了传播普及之外,另外两部同样极其重要的著作,初版以后即如同石沉大海,并没有引起什么关注。

  书里面总结记载的各种农业手工业方面的重要知识和技术,竟然没有传播开来。

  杨振问遍了身边人,却无一人知晓,只得拿来求助于洪承撰了。

  这个洪承撰不管怎么说,也是读书人出身的,别的可能不懂,但是这些书籍,他总还是听说过的吧。

  当下接过杨振递过来的纸包,展开来一看,果然写着:徐阁老农政全书,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

  “李神医的本草纲目,洪某人听说过,江南士绅大户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