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13章茗茶大赛?_透视医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却不多,茶叶店不少,但真正的懂茶的人却不多。

  自古以来,饮茶的人群可以分为三类。

  一种是把茶当作药物,饮茶用以防治疾病。

  根据神农经的记载,茶最初被现的时候,就是被当初药物来处理的,加上茶对健身和预防疾病,确实有不小的作用,所以很多人就把茶作为健身饮料,久而久之,养成了饮茶习惯。

  另一种是把茶当作生活的必需品,不可一日或缺,甚至每餐必备,一般是以肉食为主、缺乏蔬菜的地区的人为主,从而代代相传下来,其主要原因是茶所具备的降血脂功效。

  又一种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当今社会,饮茶者第一种居多,第二种覆盖范围较小,较为出名的应该就是蒙古族的饮茶习俗,至于第三种则较为少见,基本上只有在一些经济能力不错的家庭中可以看到。

  这一点之前说过,富人饮茶不一定是爱茶,而是因其格调高贵。

  总的来说,曾经盛行一时的茶文化风波,已经逐渐消失在了普通人的生活当中。

  光是饮茶尚且如此,茶道的奥妙大部分人就更是知之甚少了。

  若这次茗茶大赛是国人起的,老爷子也不会操这么大的心,相反他还会很高兴,毕竟现在真正懂茶的人确实不多了,但这场茗茶大赛的起者,却是一个东瀛人。

  众所周知,东瀛文化主要根源来自于华夏,但在文化传承方面,东瀛却远远出了华夏。

  华夏历史悠久没错,但讽刺的是,国人所唾弃的东西,却在他国扬光大,并成为其国的标志,甚至还有好事者编除了,“唐看东瀛,明看高丽,民国看宝岛”的顺口溜。

  这一点从沈欢所处的中医行业就可以看出一二,在不少国人眼里,中医和迷信是对等的,但高丽却绷红了脸,想要夺得这一项文化遗产的专属权。

  “弹丸之地出来的货色,竟然敢跟我们华夏这样的茶文化源地争高低,你说我能不关心么!”

  “东瀛的茶道文化,确实很出色,若不是专业的人员,恐怕很难胜出。”

  “茶道方面的确如此,但这次茶道只是助兴内容,真正比的是茶叶的好坏。”林老爷子无奈的叹了口气,“这阵子咱们燕京的茶士们拿出了不少好茶,可却都败下了阵来,只因对方用的茶叶是极品玉露,无论是茶叶本身还是制茶的工艺,都堪称绝品!”

  “我的那些茶叶已经放老了,所以就想问问你还有没有新茶,新鲜的茶叶,加上江老头儿的制茶手段,绝对可以越小鬼子的极品玉露!”

  茶叶并不是摘下来就可以泡饮,如果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放置,其所含的多酚类、醇类、醛类这些物质无法得到充分挥。

  因此,饮用后可能导致肠胃不适、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同时还会加重肠胃疾病患者的病情。

  沈欢的品大红袍和仙品大红袍因为经过改造,所以并不需要制茶这道工序,但就如林老爷子所说,经过专业手法炼制后,无论口感还是效用,都要远远于未炼制之前的。

  沈欢算不上什么爱国人士,但骨子里流的是华夏人的血,这种让他国拿华夏所长,来打本国脸的事儿,他绝对不允许生。

  为何那个东瀛人敢如此挑衅?就是因为他断定现代的华夏人根本不懂茶道,或者说,自认为东瀛茶道已经远远越茶文化源地的华夏。

  这和当初东瀛、高丽起传统医师大赛是一个道理,所以沈欢也会做出和当初一样的选择。

  他不仅有茶叶,而且多得是,但……只用大红袍来作为反击王牌是不够。

  对付这种狂妄自大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明白,在很久以前,这些弹丸之地都得向华夏喊爸爸。

  以前如此,现在依旧如此!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