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86章 物联网时代临近_重生之科技洪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国内软件行业的崛起,确实有点打击他的自信心,谁能够知道,只需要程序员坐在办公室里面,吹着空调,喝着咖啡茶水,就能够轻轻松松创造超额的营业收入。

  虽然每次聚会不会发泄这种个人情绪,但是内心的想法只有他自己知道,要知道重工领域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也是国内工业实力的直接体现。

  作为国内龙头企业,竟然干不过新行业,而且还是之前让人毫不在意的行业,细想之下,确实有点打击人,甚至让人怀疑重工行业是不是日落西山,成为夕阳产业了。

  当初赵一留下谭德林,倒不是他有多么的高瞻远瞩,而是看中了他的执行力,因为当时他最缺的就是执行能力强的手下,至于企业战略布局、技术创新,他自己就能够搞定。

  所以当时刚刚从国企出来的谭德林,要说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但是要说能力有多么的出色,也不见得,看不清一些形势也是可以理解的。

  正常人看到当时国内的基础建设水平,还是能够判断的出来,未来在重工机械领域,还是有很大的市场,毕竟想要进行基础建设,就必然需要重工机械。

  但是至于期望的场景什么时候到来,不仅是谭德林无法预料,就是国内绝大部分人也不能够准确的做出预测,因为掌控国内经济全局的要么是中央,要么就是赵一了。

  要不是赵一在前两年开启了超大规模城市化建设,以及政府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重工机械行业的发展绝对没有如此的快。

  不过当时天枢机械公司虽然在赵一旗下体量算不上多大,但是和国内同行相比,甚至和国际同行相比,都不算是小个头,已经是巨头之一了。

  按照赵一的吩咐,不管市场规模如何,但是研发都是摆在第一位的,而且在产品研发上面还必须要具备前瞻性,能够考虑到未来可能需要的领域,为此提前开展探索研发工作。

  这么多年来,天枢机械公司虽然营业额也不算少,至少也是几百亿元级别,但是上缴的利润其实算不上很多,大部分都投入到了研发当中。

  一是那时候的体量在赵一旗下企业体系里面并不出色,几百亿元的收入,还没有达到大规模上缴利润的标准,说起来有点伤人,事实上确实如此。

  二是赵一明白未来我国重工机械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想要把握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必须要提前做足准备,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和企业。

  所以天枢机械公司这些年来的收入,主要还是投入到生产基地的建设和研发投入上面,同时也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

  这些准备工作,为这两年的高速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他们的产业规模扩大将近10倍左右,依然保持平稳,并没有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