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的。

  足够的赏赐是最重要的手段,拿着人家给的银子,你好意思不听话?过去的人讲究仁义礼智,不会如后世般,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那样的举动会让人嗤笑,那是纯粹的小人之举。

  在没了礼义廉耻的后世,只要有钱就是亲爹,做事毫无顾忌,谁都可以出卖。

  不信鬼神,不敬天地,没有信仰,礼崩乐坏。

  单纯洗脑解决不了问题,人都是现实的,你天花乱坠说半天,不如一人发十两银子管用。

  想当然的用后世那种理想信念来维持军队的团结和忠诚,那种想法太幼稚了。

  这个时候并没有形成国家民族的概念,没有亡国的说法。大明亡了,再换个朝廷就是了,皇帝死了,再换一个又不是不行。

  满清要不是搞劳什子的留头不留发,江南一带的反抗不至于那样激烈。

  况且文盲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代,你拿什么主义什么信念讲给士卒听,他们听得懂吗?

  说一千道一万,真金白银才是最实际的,信念和理想能换来银子和粮食吗?

  谁给钱粮跟谁干,绝大多数士卒都是这样认为的。

  当兵打仗不是为了听你说书的,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的。

  什么国家民族,前途命运,与拿刀砍人有关系吗?

  要是洗脑管用,那直接派人打进流贼内部洗得了。

  你去给李自成、张献忠之流讲讲国家民族大义试试,他会让你知道你的脖颈硬还是刀子硬。

  你去跟辽东军阀谈谈理想试试,他会把你当疯子扔进火里烧死。

  选编入伍的张文耀部和西北流贼的部众,加起来又是万人左右,这批人的粮饷和兵刃甲具等都要及时发放供应,只有物资到位,才能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

  孙传庭奏疏中关于分兵经略的想法,展现了他超卓的见识。

  宜将剩勇追穷寇。

  彻底肃清小股流贼后,才会有商人敢出来经营,百姓才能放心的种地活命。

  无商不活。

  没有商业活动的带动,想要让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将是痴人说梦。

  难道一个人活着只吃饭不成?

  针头线脑、油盐酱醋、布匹鞋帽都需要有人贩运。

  现在哪还有商人长途贩卖这些物品?不要命了?

  这些都是百姓的必需品,是最基本的生活物资,只有彻底安全后,才会有这些物资的流通。

  而孙传庭亲自率军远赴宁夏镇之举,更是让崇祯赞叹不已。因为这正是他计划之中的一步,没想到孙传庭想到并且正在实施。

  虽然他不知道的是,孙传庭是因为不愿跟在洪承畴后面听其指挥,才另辟蹊径去到别处立功。

  名人之所以成名,就是因为他有着非凡的眼光和能力,总会在某些地方表现出与众不同,盛名之下无虚士就是这道理。

  自己也就是穿越到皇帝身上,并且比古人多了见识和眼界而已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