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2章 合作_电影人传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脱大衣。当中国代表团的成员风度翩翩地把大衣往服务生手上一交,大衣上印着的大字“北影服装”立刻跳入眼帘,而接待中国代表团的东瀛人大多数都是中国通,都是懂中文的,那份尴尬简直不用提了。

  每次中国电影代表团出去都会遇到这样尴尬事;但没办法,现在国家穷,不可能代表团出国就给演员置办一次衣服。现在皮尔-卡丹愿意为演员提供衣服,真的解决大问题了。至少中国演员到国外参加一些重要活动时,不用再为没有衣服而犯愁了。

  其实许望秋提议跟皮尔-卡丹合作,除了解决中国电影代表团出国访问的服装问题,最重要的是希望借助皮尔-卡丹的力量,提升中国电影服装和化妆的水平,为中国电影工业化积蓄力量。

  提到电影工业化,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大成本大制作,似乎眼花缭乱的特效就是工业化。这是一种特别严重的误解,电影工业化最重要的是专业分工,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而中国电影工业化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专业人才。

  在后世有一部叫《破冰行动》的电视剧,其中有歌情节曾经引起了很多争议,戏中的禁毒大队队长戴的手表是江诗丹顿。有观众骂导演瞎搞;有观众猜测队长是黑警,有观众分析原型人物在年轻的时候就做到电信地区分公司的经理,有钱买江诗丹顿。实际上队长不是黑警,也不是有钱买江诗丹顿,而是道具不懂。根据剧情需要队长需要戴表,道具就到市场上去买。道具不懂表,就在市场上买了一块看起来很漂亮的表,给演员戴上,结果是山寨版的江诗丹顿。

  这样的现象在国产影视作品中特别普遍,服装、道具穿帮的现象层出不穷。导致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专业人才。对国内电影行业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国内影视作品中灯光有70%的人来自河南的灯光村,而道具很多主要是河北的一些村子。这些人没有经过专业的电影培训,也没有足够强大的专业技能,往往是跟着熟人干,摸索出一点经验。让他们做一般性的东西能做,但如果要做的东西他们没见过,根本就做不出来。

  其实拍电影跟做工程项目是一样的,工程项目涉及到设计、土建、结构等专业,对应到电影拍摄中就是剧本、化妆、道具等环节。做工程项目中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士来做;如果每个环节都有大量非专业人士,那做出的工程往往是豆腐渣工程。

  中国电影之所以烂片层出不穷,最最要的原因就是,从制片到导演,从灯光到美术,充斥着大量没有专业技能的人员,这也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最大障碍。连专业的技术工人都没有,想搞工业化简直就是在空中搭建楼阁。

  中国电影在服装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