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夏侯与曹_三国中的仙与大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青年“俊杰”的只二十余位。若上得擂台,可稳坐“内门弟子”之位者,仅二三名。

  这还是比照“第一届白虎大比”的水平估算的,若遇上更为激烈的“第二届”,这人数怕就更少了。

  幸好,燕大王在他临行前告知,身为‘真传弟子‘,他夏侯惇拥有两名“内门弟子”的举荐名额、五名“外门弟子”的招收名额。

  七个名额,夏侯惇想“发放”给两族子弟。如此,“一人得道”的他,也算得上惠及亲属了。

  然而他虽有好意,别人却不一定会接收。

  “此‘燕大王‘可能赐长生、能活死人?”

  开口的是曹洪曹子廉,年仅十五,有武勇、善理财,颇受长者看重。

  夏侯惇回想了一番,回答道:“长生与否尚不可知。亡去者,大王亦无可奈何。然濒死之人,大王一指可活。”

  “神龙的模样,族兄可亲见?”

  “未曾。”

  “那‘燕大王‘可能腾云驾雾?”

  “未得见。”

  “你所说‘烈阳‘…”

  夏侯惇对曹洪连续不断的质疑颇为不耐,皱眉打断道:“神龙之吼,雷泽一乡尽闻之;烈阳跃空,我白虎山上下皆观之!即便不能腾云驾雾又何妨,称仙道真足矣!”

  曹洪还要再问,夏侯惇挥手止住:“大王之能,无可置疑!子廉若无他事,毋须再言!”

  曹洪瘪瘪嘴,不再言语。他虽受族里长者看重,但面前的人可是“滕公双子”夏侯惇,容不得他过于放肆。

  “孟德曾说过此小儿是淫祀野神、祸乱之源。这事,大兄你是知道的。”

  第二个开口的,是夏侯惇的族弟,夏侯渊夏侯妙才。

  “在见到真正的仙法仙宝之前,我与孟德的想法一般无二。”对这个本家兄弟,夏侯惇还是很看重的,“真仙与否、野神与否,妙才上了白虎山就一清二楚了。”

  “还是先告于孟德,看他怎么说吧。”

  夏侯渊摇摇头,拒绝了族兄的提议。

  夏侯惇很无奈,妙才族弟自幼与孟德交好,行事多以其为主。论起亲疏,自己反倒像个外人。

  罢了,罢了!

  各人福缘,强求不得!

  只要日后莫说我夏侯惇不念亲族就行!

  先后遭拒的夏侯惇,没了先前的热情。言谈之间,没再提起白虎山,只论兄弟叔侄情意。

  只是后来抵不过族中少年们的苦苦强求,施展了[玄冰斩]。

  三道突兀的冰轮闪现,停不逾秒,径直碾向三丈远处。

  “唰!”

  冰轮忽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夏侯惇身前一道长逾三丈、宽约二尺的冰霜小径。

  院中的温度,骤然下降,如同深冬化雪之日,透彻入骨的凉意裹来!

  曹夏俊杰们,纷纷打了个哆嗦,都在一刹那清醒过来。

  这就是仙家手段吗?!

  众人慢慢体会着空气中的凉意,眼看着那冰霜小径渐渐融化,留下了一地的水渍,都默然无语。

  半晌,才有一个十五六岁的曹家少年开口问道:“族兄,这便是仙法吗?”

  “是仙法,不过只是最基本的。只要得大王赐下‘仙宝’,就可立时拥有。”

  在《三国群英传7》中,刚出场的武将自带两种技能——[重击]、[玄冰斩],而文臣则是[赤焰]、[玄冰斩],属于最基础的标配技能。夏侯惇虽然不知道这些信息,却可以从自己与潘凤身上体会到这一点。

  “族兄,你看我能得仙宝吗?”

  “能不能,得大王说了算。”

  眼前这位少年,夏侯惇倒也熟悉。年仅十五,好弓马骑射、游历乡野,虽颇具英武,却因不修行检而令族中长者不喜。

  “那我随族兄去白虎山!”

  “好!”

  ————

  冀州钜鹿,平乡县城。

  “报!”

  “贼人又驾了巨鹰逃出重围,我太平五十力士、百二道众亡于阵中!”

  “咣当”一声,食案被掀翻在地,瓜果、麦饭洒了一地。

  “气煞我也!巫罗!不杀你某就不姓张!”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