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13章 君臣关系_崇祯重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甚至汉朝之时,当时的人也受此影响。”

  “赵相贯高、赵午等人,因为汉高慢待赵王,感觉君主受辱,图谋弑杀汉高。”

  “这是因为贯高等人效忠于诸侯,而非效忠天子。”

  “这样的事,现在还能发生吗?”

  “诸卿以为,这种事该如何杜绝?”

  话语这么明白,群臣哪还不懂,在袁可立和刘宗周有些沉默时,温体仁当仁不让地道:

  “自当是让诸侯之臣,也作为天子之臣。”

  “诸侯的臣子应当首先效忠天子,然后才是诸侯。”

  这就解决了双重君主制下,首先效忠谁的问题。

  群臣有些人对此持不同意见,但是在天子面前,谁也不敢乱说——

  难道他们要说,诸侯的封臣应该首先效忠诸侯,而非效忠天子?

  那样很可能被人指责为乱臣贼子,对于天子不忠。

  所以这个温体仁的这个说法,就成为了共识。

  未来如果大明实行分封制,它会成为君臣间的基本原则之一。

  如今朱由检还没有实行分封,所以他拿藩国开刀,说道:

  “那么藩国的臣子,是不是应该效忠朕呢?”

  “朕册封藩国的臣子,是否符合礼制?”

  温体仁自然认为这种做法符合,徐光启也很赞同。因为这件事情确定后,他提出的监护朝鲜,就有了理论根基:

  以后大明派遣的驻朝大臣,可以代表皇帝,册封朝鲜君臣。

  袁可立则是眉头皱起,觉得这件事似有道理,却又不合实际。

  如果大明执意持这个态度,那么周围的藩国,很可能会闹起来。

  所以他委宛劝阻道:

  “若是内藩臣子,陛下自然可以册封。”

  “但是外藩的臣子,更认为自己是外臣。”

  “臣以为应当慎重,对外藩不可随意干涉。”

  刘宗周一直在思索重制礼乐,此时则出言道:

  “外藩之臣,此前礼制未明。”

  “臣以为应当制礼,晓谕外藩君臣。”

  朱由检对这个说法还算满意,认可道:

  “刘先生说得好啊!”

  “礼制未明,就该制礼。”

  “大明和外藩礼制如何定,还需先生费心。”

  “朕已向朝鲜派遣使臣,主持册封光海君一事。”

  “希望刘先生参与此事,制定出让大明和朝鲜都满意的礼制。”

  “刘先生和袁卿、温卿一起,辅佐徐学士处理朝鲜事务。”

  把监护朝鲜的事情,扩展到四位大臣主持。希望他们四人能制定合适的礼制,规范大明和外藩的关系。

  刘宗周听到这个任命,觉得肩上的责任又重了。如果他制定的礼制不好用,让大明和外藩的关系乱起来。那么天下之间,一定有很多非议。

  袁可立则是苦笑,知道皇帝拿捏住了自己。因为他在朝鲜的癸亥反正之事上,是有不同看法的。和现在的朝鲜君臣之间,关系十分不睦。

  而且朝鲜如今的地位重要,是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