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十四章 诗圣杜甫_杨贵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环,你这个小家伙,进宫才几天,难道就知道杜甫?呵呵,想不到你这么天真,如今也学会说一些客套话了。

  但是,杨玉环却当场背出杜甫写于开元年间的一首五言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yin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的这首诗词写于四、五年前,连他自己也不能背诵,如今却被贵妃一字不错的背诵了出来,心中觉得荣宠无比。他叩头,称杨玉环为娘娘。同时他也奇怪,自己的诗词刚刚准备结成集子出书,但是现在并没有出版。他的许多诗词,只是零零散散在文友之间流传,杨贵妃怎么看到的?

  李隆基再一次体验到杨玉环的神奇之处。他见杜甫对这首诗默认了,就知道杨玉环所记无误。

  杨玉环光顾得高兴了,又背出杜甫的另一首诗:。其实这首诗词,杜甫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59年,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关中地区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了巴陵。公元760年,经亲友的帮助,在成都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上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61年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流寓成都的诗人又一次遭受厄运。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国家百姓的灾难,再一次把他从浪漫隐居的生活中敲醒,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八月秋高风怒好,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听杨玉环读罢诗词,大惊,杨玉环读的虽然不是他现在所写的诗词,但是,却与他心中所想,一般无异。但他口中却说:“现在天宝盛世,民居有所,穿有衣,吃有五谷,吾皇圣明,使万民安居乐业。”

  杨玉环抿嘴一笑,心想,原来杜甫面对强大的皇权,也是有媚骨的。这也是人之常情,面对强权的统治,人人都有自保的本能。一贯不愿意议论朝政的杨玉环一反常态,说道:“活在当下,百姓自然幸福。可是,以后的朝朝代代,难保百姓不受罹难。就算是千年之后,也难保百姓不会因为皇帝的错误决策,导致百姓大量饿毙。也难保不会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一些百姓无钱看病,无房可住,甚至成为房奴。”

  李隆基笑了,问道:“爱妃,朕又从你嘴里听到一个新鲜词语,什么叫房奴?房子是死物,人是活物,人怎么会给房子为奴?”

  杨玉环说:“皇上,那也说不定哦。比如说,张三买不起房子,只好赊账买房,分期还账。他一年只能收十石谷子,结果需要拿出九石九还账,一还好多年。等他把账还完了,人也快累死了,皇帝你说,这算不算房奴?”

  李隆基想了想,说:“嗯,这算。不过,咱们大唐朝没这种情况。”

  杨玉环说:“大唐朝自然没有,因为当下又不需要用出卖房子和土地拉高gdp。”

  “什么屁?”李隆基糊涂了。

  杨玉环说:“不是什么屁,只是一张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脸皮。”

  皇帝真想当场将杨玉环抱起来亲吻一下,但守着杜甫,他不能那样做。他说:“爱妃啊,朕真不知道你这个小脑子里,还会琢磨出些什么匪夷所思的词语,朕很期待!”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