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技术安排、县试开考_无限诸天从红楼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规军全是冷兵器部队,大部分单位弓弩手的配备率基本与骑兵持平,不足两成的样子。

  而在这不多的弓弩手中,强弩的配备率也很低,一般情况下所占比例不超过三成。

  以京城三大营之一神机营举例,这支部队还是以精锐弓弩手闻名于世,却在多达三万人的总人数中,只有不足两千副强弩。

  倒是精锐弓手超过万人,甚至优质长弓的配备比率是一个人一张长弓,两个人一把备份,其余人员是轻步兵为主,加上一个千人骑兵队。

  就这已经很夸张,骑兵为主的三千营人将近两万精锐骑兵,只有最精锐的夜不收侦察兵才大量用弩,除此之外其他单位加起来都凑不出五百副强弩!

  谁都知道强弩比硬弓好使,但整个世界历史上,封建社会都没有哪个国家全员强弩,根本原因是没法解决大规模低价量产问题。

  卫旭的目标就是将来淘汰长弓,当然,这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目前的任务依然是以科举为主。

  大兴县县学门外,童生试分为县试、府试和院试三级,卫旭正准备参加第一级。

  他从早上三点多不到四点就提着考篮开始排队等待,就这已经是比较晚的,因为很多人甚至是彻夜等待,就为了排个好位置。

  要不然倒霉的分到厕所旁边的位置,也就是著名的“臭位”,十成水平估计得损失三成以上。

  还好,卫旭不用担心,虽然文武对立,但那是高层,基层以勋贵的身份加上银子的威力,弄个好位置很轻松。

  按照封建科举最成熟的明清时期惯例,任何人参加童生试,都应该在籍贯所在地,不允许“高考移民”。

  卫家本是祖籍金陵,属于河东卫氏分支,理论上卫旭应该回南方才能参加县试。

  幸好,当年大顺朝刚刚还都京城之时,当时的高宗皇帝专门下了恩旨,凡勋贵子弟参加科举的,允许直接在京城参考。

  所有人统一安排在大兴县,算是取个好彩头。

  这道圣旨的本意,其实也是鼓励勋贵子弟有点追求,特别是给没有继承权的各类子弟一个好的上升渠道。

  类似的还有每一家有爵位的家族都有一个国子监名额,为的是让他们科举更轻松,可以不经过举人试直接参加会试。

  结果嘛,反正到目前为止,贾敬是整个大顺朝开国以来第一个兼最后一个武勋家族出身的进士。

  科举在华夏古代封建体系能够延续上千年,根本原因就是在理论上为天下所有阶层构建了一条上升渠道。

  所以,科举的最大既得利益阶层儒家拼了命的维护,而且也一直在不断改进,到真实历史上的明清时期算是基本达到了最高峰。

  如今的大顺朝,科举制度基本承接明制,但也有不少自己的改进,这些卫旭没仔细了解,以他的身份也只能先加入,话语权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