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八十九章 庄顺不顺_布衣首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布衣首辅第一卷小元霸第二百八十九章庄顺不顺什么叫「不知觉地抓捕」?这个话里有文章,但审杰没问,怎么做他心里有数。

  庄顺,号「武魁首」,因他相貌堂堂、鼻直浓眉,江湖上以此赞他的英俊挺拔。他不喜欢这个娘们气的称呼,更乐意别人叫自己「庄二十七」,这是他在本家中的排行。

  前朝厄古人当政不兴汉学,那些万户领主、世侯、达鲁花赤和总管们有不少在汉人看来仅仅是半文盲,且他们也没功夫研究这些复杂的汉人名字。

  于是收税、处理案件时更多只是问姓什么、排行第几,于是渐渐地排行比本名更流行起来。

  这种粗放式管理也有好处,就是后来汉人造反时可有效避免牵连家人,反正官府文档里打开只有数字,一笔糊涂账!

  不过本朝建立之后一切倒转,太祖爷下诏恢复汉俗。

  好在南宋灭亡才几十年不少老人家尚存记忆,于是孩子们都重新启用汉名,族谱里才显得正儿八经些,祖宗们在天之灵终于可以可以不被这些数字绕晕了。

  但庄顺还是喜欢别人叫自己的排行,因为他觉得这个数吉利,比本名更合他的心意。

  然而生活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庄顺长到三十一岁了还不曾顺过,这也是他行走天下却郁郁不得志的原因。

  庄顺本是个陕州商人的小儿子,因为逆反所以不肯靠家里的金钱与势力,独自出来闯荡。

  快饿死的时候被个马帮的护卫头儿救起,收他做个义子,又教授了武技,让他粗通文字。

  可他义父岌岌无名,也没甚帮派撑腰,最后旧伤复发死在贺兰山下,庄顺又成了断线风筝四处飘荡。

  按说庄顺通文字、会武技应该是个走到哪里都吃得开的人物,然而他发现原来江湖也是需要背景的。你投靠人家就会问哪个门派、师傅是谁?

  不让人家眼前一亮的话,立即就被冷语怼回来:你这样的太多了,我们收不了这样多,到别处试试吧。

  于是庄顺从一个地方流浪到另一个地方。偏他又不会低声下气,不爱求人告罪,结果直混到二十八岁那年,不但仍是只孤雁,且根本没找到方向。

  有次他在罗田县出手救下一家六口,又追上逃走的匪首,从他手里抢出了这家大女儿。

  那女子便与他结拜为兄妹,庄顺因此保着义妹全家到京师,这才知道这家的老爷是来京赴任的官员。

  他不愿留在这繁华地,告辞去了山西,再回来时得知义妹已经嫁给礼部侍郎做妾。庄顺也没说什么,很随性地跟着朋友转去南方游历。

  后来他途中遇到个王府的纪善,那人说襄王收拢天下英才,劝他去投靠。但他在王府做了几个月教习,觉得还不如在外头舒坦,这才知道自己已经野了。

  看透这点,庄顺不再追求什么。正好襄王的商队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