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九章 四娘留百户_布衣首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有桩事,”杨大意指指那包袱:“姓罗的交代我带的这些东西如何处置?”

  “都是些什么?”

  “两张银票,各二、三百两,还有三幅字画、两本书、三块古璧。”这时候杨大意已无所谓,干脆将包袱打开来,摊在桌上给众人看。

  李丹便请韩安上前。韩安最感兴趣字画,由众人帮忙展开,他背着手一幅幅仔细看去,点头说:

  “这幅《云雾山溪图》乃南宋晚期之作,算得上佳品。还有那幅《行野问路图》乃是前朝隐士倪元林所画,可惜这后加上去的题诗非常一般,整幅便只能算入二流。

  剩下那张乃本朝太宗七年新科进士们为老师黄攒庆生时合作的两幅团扇(圆形或圆角方形)扇面,文辞藻藻,华丽之中尽是奉承阿谀,更是一般了。”

  说完,他拿起那两本书来翻看,似乎都不大中意,摇摇头放在一边。又拿起几块古玉璧来瞧:

  “唔,这几块应是汉初之物,古朴端庄,线条粗狂,不似光武后那样流畅圆润,却有种厚朴的感觉。”

  说完一扭头,瞧见李丹正饶有兴趣地翻那两本书:“怎么,三郎喜欢看?也是,外洋风物别有意趣。”

  李丹手里这两本,一部是《西洋风物记》,另一本是《耶和华传道传》。前者记述西洋各国风土人情、建筑形胜及特产。

  后者其实就是《圣经》的章回版变体,只不过在最后加了几章说修士安塞与等人如何奉了耶和华的启事前往东土的事迹。

  “这些东西,先生怎么看?”放下手里的书,李丹笑着问韩安。

  “可想而知,都是随手抓来放进包袱的,既无金银首饰,也没太多票据契约等类。”韩安扫了眼这些东西:

  “若在市面上出手,书籍不值钱,字画和古璧估计可以换到六、七百两,加上银票,这包袱里的东西拢共价值不超过一千两。

  呵呵,为了一千两特地派人从山西远赴广西?那位参将大人倒是好算计!既能攒个包袱哄人走这趟差,半路损失些许物件也不至太心疼。”杨大意在旁听到又涨红了脸。

  “我看这样罢,”李丹想想做出决断:“这些字画、古璧不好在余干出手。

  请先生设法拿到饶州或南昌办理,不要让人循着踪迹找到这里来。两本书我要了。那张二百两的银票先生且拿着。”

  “诶呀,这怎么可以?”苏四娘忙推了丈夫一把,意思是叫他推托。

  李丹摆摆手:“四娘莫急,听我说。那枣骝儿现寄养在你家,所费不少。还有杨兄的食宿。

  另外,他那兵器也该整修,兄弟们向他学枪棒也要整治些器具。所以这二百两你们先收着,算这些花销的费用。

  另外三百两,我有两个用处,一是打算在城外买个庄园,弟兄们和杨兄习学枪棒,总在城里甚为不便,在城外要好得多。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