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八十三章 先生的先生_布衣首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咱们不白打呵,通过委员会,可以让两地出资支持团练武装,可要支持官军只怕好多人就要打退堂鼓。

  为什么呢?因为团练是会留下来保护乡梓的,而官军将来有可能被调到别处去,甚至像这次让咱们组建的游兵营,更可能打完仗大部分便就地解散了,那出资人岂不是得不偿失?

  所以出资委员会只适用于团练,不适合给官军配套。官军如要获得充沛的补给,恐怕要另外想个办法。”

  李丹想到的办法实际是借鉴前世看到的盐引制度,这个办法的核心是承包制。把军队需要的粮秣运输与提供、服装、武器、牲畜等诸项目开列出来,找个承包商具体负责,并允许承包商将其中子项分包给下级分包商。

  然后军队与承包商、分包商分别签约,军队负责他们的保护和商路畅通,商人们负责按时、按质、按量将物资送达军队指定的各单位手中。

  军队获得了补给,反过来从缴获中拿出部分分红回馈商人。

  更重要的是同意控制区,尤其是新占领或收复地区内的无主、资敌商业、工矿资源优先对这些商人提供拍卖,或对其提供官方承诺的减税、通关优惠等等。

  李丹侃侃而谈,赵重弼已经两眼发亮了,急忙叫人去请了卫书办过来,就是此前他派到京城去见皇帝的那个夫子。

  卫书办和李丹仔细聊过这个办法,立即觉得甚好。“如此好主意不能只在余干和安仁推行。”他转向赵重弼:

  “大人何不上书府君,请他同意在全饶州通告并实施?以饶州一府之力支持万余官军,强似两县呵!”

  赵重弼当下拍板,决定让卫夫子写好给万知府的书信,然后亲自回鄱阳去落实这件事。“吾这万人之军能否早日成军,全仰先生矣!”他向卫书办拱手说:

  “至于募兵来源我亦想过,湖匪俘虏现有两千,可甄别使用部分。另外有几部先前表示过愿意接受招安的矿工、铁工,君不妨接触试试。

  剩下一半就要靠地方上应募了。”他扭脸看见李丹若有所思的样子,问:“三郎在想什么,莫不是有何不妥的地方?”

  “非也。”李丹赶紧叉手回答:“方才想到个主意,但又觉得不妥,所以就放下了。”

  “什么主意?说来听听。”

  “卑职刚才是想可否招募商人子弟从军,给他们些官职。可又一想这些人毫无从军经验,也无武力可言,进入团练都勉强,何况官军?所以又把这念头放下了。”

  方书办倒来了兴趣:“不然,军中也需有文职,类似老夫这样的不可缺少。例如采买、分发、集中、运输,大字不识的人是做不来的。

  老夫觉得可以试试,做军士不合适,那么做吏员应该可以。”赵重弼点头,让他加上这条。

  其实李丹心里想的是另一件事,他本打算提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