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章 老朱想要钱(求收藏)_大明:开局一座气运祭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泥到后,着工部立即开始施工,对了标儿,此次与户部交易你这没有太过于亏损吧?”说道这里老朱才放下手中的奏奉抬头看向朱标。

  老朱也头疼啊,大明百废待兴,钱粮本就不多,要不然老朱也就不需要户部出面清算了,直接大手一挥多给点银钱都无所谓,实在是家里‘穷’啊!

  “还好吧,也就赚了四万两左右!”朱标装出一脸不在意的模样轻描淡写的说出了他从中赚取的银两。

  “什么,户部那些人都是傻子不成?”老朱怒了,本就为了省些银子,才让户部出面,这怎么还让朱标赚了这么多,莫不是户部中有什么胆大包天之徒?

  “户部的人可不傻,只不过他们之前没见过水泥,也不知道水泥到底多少造价,同时距离应天最近的几座石灰矿都被我提前买下来了,所以成本极低,同时咱们大明的商税也低,赚这么多我也不过只上了一千六百两的商税,啧啧。”

  朱标不由得感叹,明初看似危险,其实只要不踏入朝堂,安安静静的做点小买卖,有钱后疏通疏通上下关系,其实生活还是挺轻松的。

  “三十税一啊!这可是连后世都没有的情况。”朱标不得不猜测,当时定制税收的家伙究竟收了多少商人的好处,以及满朝文武懂其中门道的又收了多少好处。

  其实想想也对,毕竟这朝廷满朝文武,武将就不说了,大部分不识字,文臣可是有一大部分都是元廷文臣投靠过来的。

  想想他们以前是什么生活,就明白为何会出现这操蛋的'重农抑商'的政策,明明‘重农’,却将农税弄的高高的,抑商却将商税弄得非常低,看似合理,实则非常不合理。

  “商税已经不低了,三十税一,朝中大臣都说不低了,商税低说明朝廷不重视商业,要是商税过高,岂不是证明朝廷重视商人么?”老朱还是一脸茫然地说的。

  “父皇,儿臣请教您一个问题,既然大明重农,你也心疼百姓,为何朝廷的税收却要大明收入最少的一部分百姓来承担大部分,而士绅以及商人却能不纳税,或者交极少的税赋?”朱标反问道。

  “这,一是现在朝廷缺粮,而农税高也说明朝廷重视农民,至于商人才能赚几个钱?”老朱被朱标问的一头雾水。

  “那父皇,我这次与户部的水泥买卖,我赚的少吗?朝廷既然重视百姓,为何不给百姓减税,或者农税低一些,宋朝为何经济繁华?”

  “宋朝除了有钱,还有什么?”老朱见朱标提起宋朝来,嗅之一鼻对于这个只知道上贡的宋朝非常瞧不起。

  “既然父皇觉得商人们没有钱,改日我准备一批好东西,咱们看一看到底他们有没有钱。”朱标觉得自己赚的这点银两还是不足以让老朱看清事实,那就改天准备一些好东西,举行一次‘大明拍卖会’让老朱看看,那些士绅、商人、大臣们究竟有没有钱。

  “行,那咱就等着看看,他们到底有没有钱,若是政策真的错了,咱就杀了那些给咱出主意的人。”老朱毫不在意的说道,毕竟税收可是国策,经过多少人斧正,岂会说错就错。

  “对了,标儿,你看你的东宫也用不到那么多银子,是不是嘿嘿。”老朱笑呵呵的看着朱标。

  “父皇银子我给母后送去了一半,剩下的科技局还要研究新火炮,而且科技局还要生产纺织机,木材都是大笔支出,爹,你不要想了,若是想要,你去找我娘要吧!”朱标早就料到,自己跟老朱说完水泥赚多少后,老朱一定会有想法的。

  “嘿,你这个兔崽子,给你娘送了一半,怎么不给你爹也送点。”老朱抬起手中的奏奉作势欲扔。

  “父皇,没事儿臣就先回去了,东宫中还有事呢。”朱标可不想再跟老朱拉扯下去,省的再被老朱要去一半银两。

  求收藏、求月票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