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5章 复叛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子刘禅亦不会见责。

  无奈之下,他便叮嘱了傅佥几句,自归宫禁禀报而去。

  却说郑璞随甲士疾来相府,被引来之处,并非丞相署屋,乃是相府议事之厅。

  驻足通报候召之际,与他早就熟稔的值守甲士,悄声告知早有三人,于卯时之际便前来议事。

  分别乃是镇南将军辅匡,裨将军王平,与州从事习忠。

  辅匡,荆州襄阳人。

  随先主入蜀,任事勤勉,历任巴郡太守、巴东太守,并随征夷陵之战,咸有功劳。

  后,天子刘禅即位,迁为镇南将军。

  王平,巴西宕渠人。

  本养外家何氏,后复姓王。初随杜濩、朴胡诣洛阳,假校尉,从曹操征汉中,因降先主,拜为牙门将,天子刘禅即位,乃转为裨将军。

  习忠,乃荆州襄阳人,豪族出身。

  其父习祯,有风流,善谈论,名亚庞统,而在马良之右。

  后随先主入蜀,官至广汉太守,卒于先主称帝前。

  其姑母,乃庞统弟庞林之妻,因曹操取荆州,夫妻隔地,习氏独自养幼女十余年。

  后庞林随征夷陵,职在黄权军中,随其降魏,得团聚。时人皆赞习氏之节,魏天子曹丕得闻,亦赐给床帐、衣服,以显其节义。

  郑璞听罢此三人,心中不由松了口气。

  此番被急召,应不是那獠人部落编户落籍生事了。

  竟不知,何事如此仓促,人卑位轻如我,被召来议事之厅邪?

  正思吟着,值守小吏便步来,音色皆促,“郑书佐,快入内,丞相有请。”

  “好。”

  微颔首,郑璞拔步而入。

  甫一入内,见丞相高踞主案,正叮嘱些什么。

  两侧列席,各二人在座,却是不知,除了辅匡、王平与习忠外,另一是谁。

  未来得及行礼,丞相便手一挥,“子瑾且先入坐。”

  “诺。”

  躬身作礼,郑璞步去左侧末席,正襟危坐,且静观之,且听之。

  听了少许,大致明了一二。

  原来是南中复叛了,而丞相似乎有意,让辅匡为将,文忠为参军,王平为前部,遣去与庲降都督李恢共讨之。

  正思着,丞相顿言,将目光投来,谓曰:“子瑾,将你句町县抢收稻粮迫獠人俯首之策,谈稿县兵困獠人、以死迫其北徙之事,细细叙之。”

  呃

  郑璞闻言,心中诧然,又心有欣然鼓舞。

  莫非,前日“涸益州之力”之谏,于丞相心,已许我之言邪?

  亦不敢怠慢,连忙领命,开始口若悬河。

  少时,叙罢。

  主案之上的丞相,肃眉敛容,朗声下令。

  “不降者诛之,降伏者徙之。收其野谷散资,以及田亩,皆授于其余未叛者,以嘉其节!元弼,你此南去,遇事多于李德昂商议,莫专断。”

  “诺!匡定不负丞相之望!”

  “复叛者,不知信义,乃桀骜禽兽之类也!公节,你主徙民,莫疏忽!”

  “诺!忠领命!”

  “子均,你为前部督,摧锋履刃,当谨慎行事,莫要贪功而罔士卒性命。”

  “诺!平铭于心!”

  伴着辅匡等人领命而出,丞相亦露出倦容。

  凭案起身,步厅外而去之际,将一句嘱咐落下,“子瑾,你休沐毕,且与威公共署画地度田之事。威公,子瑾虽年少,然才学甚优,且有巧思,莫轻之。”

  ——

  感谢书友“嘉意盎然”打赏。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