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7章 困者虑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样不敢拒绝魏国索要唐咨家眷这种不算过分的要求。

  彼孙权有勾践之忍嘛

  唐咨看罢诏书后,好一阵恍惚。

  他先前已然从江东使者口中得悉,吴国会倾力来救上庸城池的消息了,亦迎来过汉军的遣人来说降。

  如今再迎来魏国的

  于不知觉中,他竟然成为了三国博弈的焦点、竞相争取的对象。

  但人贵有自知之明。

  唐咨再短暂的心情复杂后,便婉言谢绝了魏国的使者,声称复入魏之事对于被围困了数月的他而言乃是始料不及,更是猝不及防。

  故而,一时间无法给予魏国答复。

  且投降这种事关所有将士命运的决定,并非乃他一人可独断。

  比如城内副将兼领监军之人,乃是孙氏的死忠,同样能影响一部分将士的决定。

  若是无法与副将达成共识,那么他即使愿意复入魏,亦会因为副将的反对而自相残杀,令从子午谷入关中的计划成为泡影。

  毕竟,汉军的丞相部就在驻军在堵水河谷的南端。

  上庸城若是内讧了,根本无法瞒过汉军。

  亦会被汉军闻讯来夺城与追击!

  唐咨的这个理由,令夏侯霸有些投鼠忌器。

  盖因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他是不愿意与汉军鏖战的。

  并非畏惧。

  而是此举与天子曹叡的叮嘱违背。

  再者,战事爆发,士卒必然会迎来伤亡。

  招降唐咨部本来就是为了给魏国增添兵力,但以丧亡魏国士卒作为代价,且还无法估计唐咨能引多少士卒入魏,自然就是得不偿失了。

  对此,夏侯霸与副将蒲忠商议了一番,无法决断。

  便依着唐咨所言的需要时日考虑、复遣使去宽慰不急于一时,随后便遣人归去关中禀给司马懿。

  这种事情,就让上位者思虑去罢。

  但他不知道的是,唐咨给魏国的回复不过是搪塞之言罢了。

  城内副将兼监军根本就不是孙氏的死忠!

  而是昔日与他一起举兵叛魏的乡闾!

  况且,就算是城内副将乃孙氏死忠那又如何?

  他在部曲私有制的江东掌军征伐将近二十载了,本部士卒早就“知将而不知君”了!

  若是他决意入魏了,孙氏死忠也好副将兼监军也罢,胆敢不从者一刀枭首便是,还能阻拦他的决策不成!

  再者,他本是徐州人士啊

  之前举兵叛魏,亦是因为魏国早年对徐州的屠戮以及沉重的赋税徭役啊!

  若复入魏,他尚有何面目见乡梓父老!

  而之所以他与魏国虚与委蛇,乃是为了拖延时间。

  不管怎么说,魏军只要在子午谷一日,多多少少都能为吴国牵制一些汉军,且也能给予身陷孤城的士卒们一丝希望。

  抑或者说,他仍对吴国抱有希望。

  他入吴许多年了,孙权待他并不薄。

  故而,在江东已然尽最大能力驱兵来救援的情况下,他并不想背叛江东。

  此算是他报答江东此些年的厚待罢。

  但若是江东救援不利、上庸亦粮尽了,那他就唯有“顺势而为”了。

  且到那时候,他不管投魏还是归汉,孙权皆不会罪责他的家眷。

  军律严苛如魏国,都有“被攻过百日而救不至者,虽降家不坐”之说。他坚持不止百日且是到粮尽的最后一刻了,吴国有何理由追责呢?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