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40章多圈点地皮_重生香江198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的办法,那就是合资搞实业,兴建工厂,响应上面发展经济。

  既然是合资,以最高占股比例,公司的一切都能分到一半,地皮同样也不例外。

  这样一来,就间接达到了圈地的目的。

  改革开放之前,几十年时间里,以及之后十几年时间,内陆住房一直采取福利分房制度。

  大多数人的住房,全都是由事业单位负责,大家一起凑钱,统一修建,统一分房。

  后世房地产,在这个时期的内陆,完全没有市场,不说拿不到地皮,即使拿到了开发出来,也没有人去买。

  这跟房价贵不贵没有关系,主要是吃皇粮的有钱人,他们自己都有房子,即使没有房子,组织上面也会安排,个人完全没有买房的必要。

  而没钱的,你再便宜,人家也买不起,除非你建好了,白送给人家。

  一切有国家安排规划,你说说你一个私人,想要圈地,有可能吗?

  除了合资办厂,根本没有别的办法。

  内陆没有房地产市场,这也是以李超人为首的香江富豪们,为什么对北上投资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一群靠着房地产商发家致富的大佬,在一个完全没有房地产市场的地方,你让人家怎么活?

  至于说办实业,这年头内陆都要求合资,而且股份最少占据百分之五十一。

  这是什么概念,简单来说,合资公司有你的一份,但是你不是大股东,不能完全决定这家公司的所有权。

  一旦双方发生分歧,你股份没人家多,你说话不一定好使,腰杆也硬不起来。

  而且,最要命的是合资的对象,它不的是国企,就是地方政府,你一个私人资本家,即使再有钱,你在这个官本位制的国家,鸡蛋能碰的过石头吗?

  人都是趋吉避凶的,利益不多,风险又大,大家自然不可能去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其实,最后说白了,就是不信任。

  这个时期,国内外人士,大多对内陆改革开放成功与否,都抱着不看好的态度。

  毕竟,想要让一个超过十亿人口的大国,一下子从保守思想,向开放思想转变。

  这难度,是难以想象的。

  后世老人家为什么威严那么高,几十年后还有那么多人记得他,尊敬他,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干成了,别人认为不可能、做不到的事情。

  一个人,哪一方面最难改变?

  毫无疑问,是人们的思想方面。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思想,衍生一千种不同的做事方法。

  十亿人,那就是十亿种思想,十亿种做事方法。

  想要将这些人的固有思想打破并转变,这不是谁都能办到的,这需要有别人没有大魄力,大胆识,大智慧…

  这个时期,国内外看内陆的眼光,跟后世我们看印度人的眼光,其实差不多。

  我们认为印度人毛病一大堆,国内问题矛盾重重,它们想要崛起,就算等一百年都不可能实现。

  但是,一百年后会发生什么,谁又能知道?

  奇迹是人创造的,它并不分种族。

  最起码,我们肯定做不到三哥一辆摩托车载几十人,而且还玩出了花样。

  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

  ————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