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三章 IMO选题的规则和开幕式_学霸的学习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于参加IMO的各队实力各不相同,那些实力弱小的队伍,自然是想所有题目都越简单越好,这样不管是那几个强队,还是他们这些弱队就都能拿分。

  但对于实力强大的队伍来说,难题自然是越多越好,因为只有这样强队才能发挥出强队的作用。

  就像高考的时候,那些顶尖的学生自然希望题目越难越好,因为他们都会。

  而对于那些成绩普通或成绩稍好一些的学生来说,这题目不怎么难,但也不要太简单是最好的一样。

  弱队自然是要比强队多很多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是全部都由投票决定,那这IMO最后选出来的6题,绝对全部都是30道预选题中最简单的题目。

  不过这种情况并不会发生,这还是与弱队太弱有关系。

  弱队的地区训练和选拔学生,其实就和国内一些自知实力不行,但还是想要冲击联赛一等奖的学生准备二试的方法一样。

  联赛一试他们有把握,但二试他们就是狂刷平面几何以及一些简单的数论和三元对称不等式之类的。

  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弱队的6个队员就都差不多只会做几何。

  而且数学这个东西,并不是只靠刷题就能变得和那些天才一样的。

  当你通过刷题达到实力的瓶颈之后,实力想要再获得提升,可就难如登天了。

  就像仙侠小说里你修炼到某个瓶颈之后,突破这个瓶颈需要的不再是苦修,而是资质一样,没有资质,无论你如何苦修都不可能突破瓶颈。

  很多弱队的学生就是这样的情况,所以就算他们再怎么刷题,他们的实力还是做不了太难的几何题。

  那么这种情况下,这些弱队的领队们在选题的时候,就会选几个他们学生能拿分的题,要是能全选几何,他们肯定得全部都选最简单的几何。

  但IMO考试不止有平面几何,还有初等代数、组合数学和初等数论,组委会也不会让他们这么乱来。

  所以在2000到2010这中间大部分年份中,IMO试题的最终选择结果经常是有两个简单的几何,一个超容易的题和一个超难的题,还有两个则是常规难度的试题。

  所以为了改变这种套路,从2011年开始IMO又有了一些变化,那一年IMO的举办地是荷兰。

  为了不让弱队像以前那样选择两个简单的几何,所以他们选出来的预选题中,几何都是比较复杂的,所以那一年没有简单的几何题。

  这可给那些将大部分练习时间都花在几何上的弱队们气个半死,最后直接选择了G8。

  G8也就是Geometry(几何)8,可以说是预选题中难度最高的几何题。

  之前赵贤才刷题的时候,做到过一题被列入历届IMO难题排行榜中排前五的一道题,那题因为题目中提到了风车,所以又被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