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饺子馆断货危机_六零国营小饭馆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羊肉烧麦这东西,阳县里基本没人见过。

  徐樱起初只是猜,后来听到外面杨花儿点菜,有人问,没人点,就知道,县城里的人是真没吃过了。

  因为烧麦这东西本来就不是阳县本地吃食,而是明末清初京里十分流行的点心之一。因平原地区人也都喜食羊肉,很快就传到了平原市,又经过几年的“本土化”改良,才成了本地流行的早点之一,但应当也只限于平原市或者周边。

  阳县远离平原市,多半人连县城都没出过,当然有可能从没见过烧麦。

  可徐樱既然要卖,就不准备小气。

  她让杨花儿端着烧麦笼子出来,给每位客人面前的小碟子里都放上一只,边放,边讲起烧麦的故事。

  说的是兄弟两个卖包子,因卖得都是一样的东西,账面分不开,弟弟就想办法,做些薄皮儿开口的“包子”来捎带着卖,便被称作“捎卖”。

  “这薄皮儿的开口包子可不简单,传说乾隆皇帝听闻通州有一平原地区的娘子做的烧麦好吃,就偷偷跑去吃,吃完了回宫,写了三个字‘都一处’,大概意思就是,京都之中只此一处好吃,送给这娘子!从此这家烧麦馆儿名声大噪,如今可是京里是有名的国营大饭馆儿!”

  杨花儿把徐樱讲给她的故事一次不落的娓娓道来,把食客们说的都难以置信的瞪大眼睛,他们想不到,面前这小玩意儿,居然是乾隆皇帝吃过、又在国营大饭馆儿卖得东西?

  那可真了不得!

  烧麦了不得,做烧麦的厨师也了不得,而且居然还巧合的都是女厨!

  想着这些,再看看饺子馆儿挂的牌匾,顿时觉得这地方跟别的国营饭馆儿在格调上就完全不同了。

  至于眼前的烧麦,许多人竟然都不敢吃,他们这个看那个,那个看这个,终于有人闻着羊肉香,馋的忍不住,大胆先吃了一口。

  徐樱是白案出身,三十多岁就在平原市最著名的“国营面食馆”当白案主厨,主做烧麦面食,如今重活一世,手艺半点儿没丢,蒸出的烧麦皮儿薄如纸,头顶花开如石榴,里面的羊肉馅儿更是汤汁丰满,肉香浓郁,一口咬下去,面香肉香滚在一起,羊肉的味道愈发显得奶酪一样醇厚,对刚经历过饥饿的人来说,简直无异于人间至美!

  以至于每个吃完的人都忍不住狂点头,用贫乏又有力的语言狂夸:“好吃,太好吃了,这京里国营大饭店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其他人一听,赶紧埋头吃,吃完了就都问价。

  杨花儿指着黑板上菜单后面标注的价格给人讲:“烧麦按笼卖,一笼九个,只比酸汤饺子贵两毛钱,用的可是咱阳县里最好的羊腿肉!”

  大伙儿一听,并没有很贵,当下许多人都点单,点来自己吃几个,剩下的小心翼翼打包带回去,给家人们开洋荤。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