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三十九章 读书人的声音与百姓的声音_北宋纨绔:开局狗头铡,包大人饶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试而已,本爵可一言而决。”

  听到这话,文彦博差点气死,怒道:

  “曹斌,你竟敢明目张胆地欺辱士子,违背大宋祖训,文某要去太庙向太祖太宗告你!”

  为首一个太学生听到文彦博的言辞,只觉得有了靠山,忙跟着喊道:

  “我等跟着文相去太庙哭诉。”

  “朝廷若不废除新法,我等决不罢休。”

  曹斌冷眼看了那冒头的太学生一眼,正要出杀手锏,围观的百姓中却突然响起一道声嘶力竭喊叫:

  “什么为民请命?老汉只知道变法以后,朝廷收税有了定数,家里有了余粮,我们如今终于活得像个人了。”

  “这些书生不说,我等小民尚不知曹公爷大恩。”

  说着,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满脸恳切道:

  “曹公爷千万不要听这些书生的胡言乱语,咱们不能没有新法,大宋不能没有王相公啊……”

  他这一跪如同引子一般,让周围无数百姓如同海浪一般,全部向着皇城,向着曹斌跪了下去,纷纷高呼:

  “曹公爷、王相公,你们不能退缩啊!”

  “对,谁敢逼迫两位相爷,咱们绝不答应,弄死他们……”

  突如其来的陈诉,将在场所有官员都震撼了,连曹斌自己都有些始料不及,原来新法已经如此深入人心了吗?

  看来大势将成!

  有这汹汹民意,无论什么样的阻碍都会被辗得粉碎,这就是天下大势。

  看着眼前百姓请愿盛况,文彦博都有点开始怀疑起自己来:

  “难道是我错了?”

  太学生们也被干沉默了,本来还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人家不需要啊。

  刚刚赶来的王安石突然有些热泪盈眶的感觉,只觉得自己变法以来承受的一切艰难和骂名都值得。

  曹斌扫了一眼不知如何应对的太学生们,大义凛然道:

  “读书所为何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先贤的话,你们是一点都没当回事啊,还有脸跑到宫门前找本爵叫嚣?考试!本爵亲自监考。”

  “本爵倒要看看,这堂堂太学到底有多少滥竽充数,骗朝廷贴俸的混子……”

  听到“为天地立心”一句,所有人都愣住了,寇准重复念叨几遍,只觉得身上过电一样,头电得他头皮发麻,喃喃道:

  “好句,真是好志向,老夫读书治政半生,原来真不如他,不如他远甚!”

  曹斌只记得这个忽悠读书人的横渠四句,却不太清楚,写出这句话的张载与苏东坡同年登榜,还并没有写出这句话。

  文彦博差点怀疑人生:

  “这,这,他怎能作出如此豪言?如此志向?”

  只有儒生才深刻理解这“横渠四句”多么激人热血、“振聋发聩”。

  见李清照看着曹斌两眼发光,赵明诚只觉得无地自容。

  这是不学无术?这若是不学无术,自己岂不是懵懂蠢物?一时间他竟有逃离此地的念头。

  见在场官吏和太学生一个个如同痴傻般,曹斌也没在意,他之所以肯劳心劳力,亲自出面,就是想彻底攻克太学这块舆论高地,将不同的声音完全打散。

  一国战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在于资源的整合程度,要想国战,全力开疆拓土,就不能有不同的声音,更不能有人拖后腿。

  在他看来,商鞅变法的成功并不是让秦国富有起来,而是让全国上下只有“耕战”二字,无论贵贱贫富,人口、资源都能秦王所用。

  人心齐,拖后腿的人少,朝廷能够调动资源越多,国力也自然强大。

  所以这次的事他不会轻拿轻放,该打的打,该清的清,借机将底下不和谐的声音处理……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