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三章微服 上虞县令之悲喜_北宋纨绔:开局狗头铡,包大人饶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赞道:

  “你这县城治理得不错,倒是个人才!”

  “好好干,若能考核入乙等中上,本官亲自提拔你。”

  包拯板了一天的面孔也放松了一些,忍不住抚须赞成道:

  “如今两浙民生艰难,难得你这里没有活不下去的百姓,可见你施政有道。”

  虞县知县见两位大佬夸赞,心中欣喜,连忙谦虚道:

  “两位大人谬赞了,我县还是有一些的难民的,现在已经找角落里休息了吧。”

  “不过下官已与县内士绅商定妥当,捐出一部分粮食救济,应该能让他们度过此段难处。”

  见他不避己短,坦诚相告,包拯更加欣慰道:

  “你做的不错,若有难处,可向府衙求助,不可使百姓饿死一人。”

  虞县知县连忙点头道:

  “多谢两位大人提点。”

  说完又矜持道:

  “这也是下官一直谨记包大人教诲,才不至于无从下手。”

  朱免哈哈笑道:

  “若包大人对自己的亲侄,也像弟子一样要求严格,恐怕不至于酿出祸端。”

  虞县知县连忙道:

  “朱大人过奖了,包兄德才不下于下官,相必他也是被冤枉的。”

  听到朱免的拿包勉与他对比,他虽面上不显,心里难免生出一股优越和欢喜。

  严格说起来,他其实不算包拯的弟子,对包勉这种高官二代心底里不免有一些嫉妒。

  虽然包勉在升官上,也没有受到过包拯的特殊关照。

  曹斌虽然对这虞县知县没什么恶感,但也对包拯所言不太认同,此时所见不过一角,能看出什么施政方略?、

  手段也没有高超之处,夸讲太过了。

  而且这人有点踩着包勉上位的意思

  一夜好睡。

  第二天早上从县衙出来,果然见三四百难民正在有序领取米粥。

  虞县知县见状,颇为自得说道:

  “诸位大人,下官向士绅筹集了五百余石粮米,足以供给难民三月之用。”

  众人闻言,满意得点点头,纷纷道:

  “陈县令才干可嘉,可称能员。”

  虞县县令领受着众上官的夸赞,直觉得双腿发飘,愉悦得几乎要飞起来。

  他正要礼送众人出城,县里的典吏突然跑了过来道:

  “老爷不好了,城东有千余难民赶来......”

  虞县县令顿时色变,狠狠瞪了一眼典吏,不知如何是好了。

  杭州知州闻言道:

  “让本地士绅再出些粮食就是,何必大惊小怪。”

  虞县县令面色僵硬,能让士绅拿出几百石粮食,已经是费劲心机,就差上门作揖了。

  再让他们出粮,不啻于挖他们的心肝,哪里能要出来?

  县衙粮库里虽然有存粮,但大部分都是要上交的税粮,他不敢也不能动。

  但若引起民变,麻烦也很大,因此只得硬着头皮看向杭州知州道:

  “丁大人,可否......”

  杭州知州顿时变了脸色,脑袋摇得跟拨浪鼓相似,道:

  “没有,自己想办法,若有差池,本府拿你是问!”

  这家伙翻脸比翻书还快。

  本来就被曹斌坑了不少军粮,若下辖诸县也都找他求救,他清空府库也不够贴补

  见此,所有人都看向了曹斌。

  他是两浙安抚使,民政军事都归他管,难民就在此列。

  曹斌不耐烦道:

  “连千余难民都处置不了,你二人记过一次,下次政绩考核同减两等。”

  “......把难民送到西湖,让他们以工代赈。”

  两人顿时露出苦色,尤其是虞县令,刚刚还觉的前途无量,马上就特么鸡飞蛋打。

  政绩考核等级不入乙等,近几年肯定没有升官的可能,太倒霉了。

  包拯也有点无语,他觉得虞县县令做得还算不错,也比较认同他的施政之道,没想到这么不经打击,心里也有些可惜他运气不佳。

  朱勉虽然对虞县县令的遭遇有点郁闷,但也没有在意,挥手道:

  “好了,既然已经解决难民之事,赶快出发去余姚。”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