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7章 ,大抵就是这样子的_三月麻竹从1994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能找到更心仪、待遇更好的工作,也会为他们高兴。师生之间总的来说可算是相安无事。

  而说到外教,那位自称在洛杉矶加州大学教过书的美国教授,学问似乎还不错。但让人费解的是,他给大家照合影,冲印出来,也要一人几毛钱的收费。

  直到现如今林义还是心存疑虑,如果是中国人去另一个和自己国家经济水平相差很大的地区教书,免费住着对方提供服务的公寓,可能实在是不好意思一个个地向几个学生收那点费用的。

  这大抵是国人与老外的区别,也是以“仁”“和”为核心的中华儒家文化同西方掠夺文化的根本性差异所在。

  两世为人,林义根据自己的人生总结:大学除了必要的专业课程。其实阅读、电影和旅行才是提升人生境界的关键因子。

  在阅读方面,貌似也有着千篇一律的传统。大家都热爱从文学史和选读入手。

  从最古老的英国叙事诗开始一路下来,到华兹华斯、柯勒律治……但完整的长篇小说都是课外读的。

  如果有语言天赋的,课外阅读往往会选择英文原著,似乎是从《爱情的故事》和《简·爱》这类故事比较熟悉的开始。

  真正觉得读出味道,感到喜欢的作品是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和迪金森的诗,以及毛姆的系列短篇小说、长篇小说,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极富童趣。

  一些英文编写的圣经故事也是在这个时期疯狂汲取的。有时兴致来了也读英译的其他国家作品,比如屠格涅夫的《父与子》。

  后来个人偏好带有某种反省的、类似个人心灵史一类的叙事,如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或者对人性进行反省的寓言式作品如戈尔丁的《蝇王》。

  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两世以来林义一直保持着读小说的习惯,前一段时间把铁凝的早期作品《哦,香雪》读了两遍。这真是个既精巧又温暖的短篇。

  当然,读《废都》,笑说“此处删去XX字”,想着如何填满方格,也是这年头宿舍里的为数不多的一点娱乐。

  前不久教育部的大领导来学校作报告,在报告时也顺带把《废都》批了一顿,但目的没达到,反倒让同学们更感兴趣了。真是有点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意味。

  林义一伙人还听过贾平凹的讲座,后者提到了自己当年如何因为出了《废都》被舆论抨击得住院。

  在大家听讲座的时候,老贾的新书正在开卖。主持讲座的老师在演讲结束的时候“善意”地提醒学生:如果没有买贾老师的书,就不要请贾老师签名了,因为如今贾老师的书法也是很值钱的。

  看看,看看,无论是老贾也好,还是讲座的其他老师也罢,都是打着幌子以攫取经济利

  请收藏:https://m.huij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